淅川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集山区、库区、边缘区于一体。淅川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现辖11个镇、4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520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2820.28平方公里,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67万人。
上个世纪,淅川县为丹江口水库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搬迁人口20.5万,淹没国土面积360平方公里。近年来,为了加高丹江口水库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县再次搬迁人口16.2万淹没国土面积140平方公里。为了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淅川县“十一五” 期间关停并转了238家污染企业,开始了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目标的产业转型。
淅川县目前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12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23:55.4: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99元。目前,在进一步巩固以小麦、油料生产为主体的传统种植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已初步形成了辣椒、花椒、金银花、桑蚕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了以汽车零部件制造、金属冶炼、制药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和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
淅川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大县,现有工业企业74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7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0亿企业1家,形成了以淅铝、淅减等为代表的7家龙头企业带动、10家骨干企业拉动、18家成长型企业支撑的企业梯队。淅减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减振器生产厂家之一,是全国第一家研发高速列车减振器、河南省第一家成功跨国收购意大利维奥斯图公司、南阳市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淅铝集团是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50强企业。福森集团是河南省百户高增长企业50强第一名。淅川县电业局为国家大型企业,全国县级一流供电企业。淅川县工业企业拥有国家专利110多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减振器研发中心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工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8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南阳市第一、河南省第三,有6家企业进入南阳市工业50强,整个工业发展处于南阳市第一方阵。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淅川工业目前呈现四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移民和南水北调这两大元素为淅川所独有,企业建在淅川,本身就是一个品牌。沪陕高速、内邓高速连接淅川,三淅高速途径淅川,宁西铁路濒临淅川,蒙西铁路即将穿境而过,淅川向外通道全面打开,工业产品运输交通优势逐步显现。同时,淅川毗邻豫鄂陕三省七县市,辐射地域较广,拓展了企业的市场空间。二是基础优势。淅川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70余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目前已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力、冶金、新能源、医药、建材、食品七大工业体系。淅川工业在2005年前,除垄断行业电力系统外,全部完成了企业改制。同时拥有一支以袁中告为代表、能征善战的企业家队伍。三是电力优势。一方面,供电充足。目前我县形成了东靠华中电网、南依丹江电厂、西联西北电网三源互补的独特供电格局。全县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72条共785公里电力网架。年供电能力达80万千瓦,可以说在淅川发展工业,不会存在缺电现象,并且电力供应安全可靠。另一方面,价格较低。目前我县工业生产用电价格在每度0.36元至0.67元之间,这个价格在周边地区甚至全国都处于较低水平。四是集群优势。淅川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分别是以淅减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淅铝集团为龙头的铝工业产业集群,以福森集团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尤其是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集聚关联企业48家,行业总资产38亿元、总产值80亿元。由于南水北调的特殊区位要求,淅川县产业集聚区实施“一区两园”管理模式,包含香九厚工业园和县城区工业园,规划面积27.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产业集聚区共入驻企业119家,从业人员达2.9万人,已形成汽车零部件、铝工业、新能源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2011年,我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20家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当前,淅川发展已进入了后移民时期,我们正在按照“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的发展要求,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建设全省示范性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淅铝、淅减、福森三大产业园为重点,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政策驱动、服务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到“十二五”末,淅川工业汽车零部件、铝工业、新能源三大产业集群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淅减公司将实现3000万支汽车减振器、60万套齿轮、100万支火车减振器、20万支高速列车减振器生产能力,建成亚洲最大的汽车减振器研发、生产基地,进一步兼并收购相关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基本具备生产汽车条件,公司将实现产值200亿元,并拉动100家配套企业实现产值200亿元。淅铝集团将形成20万吨电解铝、10万吨再生铝、50万吨铝加工、10万吨碳素生产能力,建成豫西南重要的铝工业加工基地,实现产值超200亿元。福森集团将建成全省最大、全国一流的多元素锂离子汽车专用电池生产基地,实现产值超50亿元。届时,淅川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将发展到50家以上,超百亿企业2家以上,全县工业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主导产业
在现有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基础上,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以及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确保丹江水质不受污染,并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以“两园”为重点的工业空间布局,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发展,发挥产业聚集作用。突出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支柱产业地位,壮大医药产业,提升和整合金属冶炼加工业,培育和加强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建筑材料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等新兴产业,形成淅川新的工业增长点。
一、突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支柱地位。以汽车、高速列车和摩托车减振器为重点,加快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重点研发高科技产品,进一步突出零部件制造的支柱地位。力争建成以淅减为龙头的汽车配件集群,打造国内最大的以减振器为主的汽车配件基地,建成国家级减振器研发中心。
二、提升冶金建材产业。加快富矾石煤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拉长电解铝和电石行业深加工产业链条,体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运用新技术开展环保、节能改造,鼓励开发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以矿渣砖和空心砖取代粘土砖。建设节能减排、循环工业经济示范区。
三、做优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以农产品、水产品和肉制品为重点,加强政策引导,扶持2-3家优质加工企业。开发本地牛羊肉和丹江鱼资源,打响“渠首绿色食品”和“丹水鱼”品牌,发展畜产品加工和水产品加工业。做强壮大乳制品加工业,鼓励开发纯净水、矿泉水、果汁饮料。
四、孵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淅川县现有的新能源、新材料工业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相关企业建设新型隔膜动力锂离子多元素汽车专用电池生产线、多元素电动车电池项目、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太阳能热水器、超低速发电机、LED单导体光源生产线。以现有药业企业为依托,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扩大种植规模,改造提升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注射液、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生产,加快新药佛波双酯注射液、盐酸氟桂利嗪输液产业化、苯磺酸氨氯地平等新医药研发,加大科研投入,尽快做大做强医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