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智能制造工作简报(第1期)

发布时间:2019-03-14 00:00 信息来源:

河南省智能制造工作简报


1总第1期)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19225



郑州市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要支撑

一是分类分级抓好示范。对全市重点制造企业加强调研摸底,推进关键岗位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数字车间建设、骨干企业创建智能工厂、龙头企业打造互联工厂5个层面的试点示范,以建设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为抓手,形成国家级、省级示范企业培育资源池,组织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培育,推动提档进阶,2019年建成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0个,省级智能车间10个、智能工厂5个。二是建立诊断服务常态机制。面向国家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开招标全市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牵头机构,整合行业智力资源,为200家亿元以上制造企业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根据所处阶段和行业特点,制定智能化改造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借助省级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平台,完成市级平台搭建,形成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大数据平台和诊断案例库;推动县(市、区)建立相应机制,保障好市级诊断工作,并对亿元以下制造企业开展诊断服务。三是加快典型经验模式复制推广。总结梳理以领秀梦舒雅、大信橱柜为代表的家居服装领域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宇通客车、中铁盾构为代表的汽车装备领域全生命周期管理,索凌电器、中远氨纶为代表的制造业解决方案领域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等经验做法,形成典型案例材料,通过分行业组织宣传会、现场观摩等活动,加快有效模式复制、移植和推广。四是加强跨区域交流合作。做好中国(郑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海峡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郑州论坛、第三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等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推动区域、行业、企业不同层面的技术创新、展示体验、供需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引进全球资源,积极开展方案交流、项目谋划,为全省智能制造发展贡献郑州力量和郑州智慧。


许昌市着力破解智能制造发展瓶颈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关键点。以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市级领导联系服务100家重点工业企业、市县领导联系服务100个工业重点项目、100家企业银企对接、100家企业化解担保链风险)为抓手,强化企业反映问题的办理,帮助企业提振信心、渡过难关、加快转型。截至222,市县两级共收集问题1316条,已办结1091条,办结率82.9%,进一步加大智能化改造项目扶持力度,破解一批制约智能制造的发展瓶颈,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二是抓着力点。以破解智能化改造技术瓶颈为重点,依托国内外工业展览展会,搭建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路径,通过与德国合作,建设中德产业园和中德(形成)中小企业合作区;推动中锋数控与韩国现代签订的合作协议落地,加快机器人产业的引进发展。借助豫沪、豫闽、京津冀、一带一路、中德经贸对话等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积极组团洽谈对接。围绕郑许融合发展战略,优化许港产业带项目布局,加快郑许产业对接步伐,引进一批有助于促进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的关联企业和项目。三是抓增长点,制定三大改造2019年工作方案,引导企业深入实施三大改造,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发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制定下发智能电力装备、5G9个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培育电力装备、高纯硅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点。


★ 洛阳市坚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双轮驱动  推动洛阳制造向洛阳智造升级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通过细化一企一策工作台账、建立工作专班、定期观摩评比、强化跟踪督导等举措,实现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动态跟踪,充分发挥市转型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议事机构的协调作用,全方位、深层次发掘中心城区、六组团县、南部四县典型案例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二是实施专项行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培育行动,重点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高端石化等优势行业打造一批试点示范,2019年力争培育省级智能工厂4个,智能车间8个。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依托中信重工、一拖集团、洛耐院、轴研所、中色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打造成为省内企业上云服务平台,以及国家级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企业上云行动,分区域、分行业举办企业上云专场培训活动,加快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资源,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设备向云端迁移。实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育行动,引进上海明匠、航天云网、徐工信息等知名供应商落户洛阳,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诊断及整体解决方案。三是夯实支撑保障。组织专题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智能化改造专题讲座,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观摩学习交流。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市技术改造资金、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资金、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大数据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筛选支持一批示范企业和项目。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智能制造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壮大具有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等操作使用和系统维护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 丘市立足四着力四提升”  推进智能制造工作由点状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

一是着力完善政策,提升支持引导水平。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制定推进计划,加强对智能改造的指导、激励和规范。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通过设备引进和自主研发等方式开展智能化改造,激发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着力推进试点,提升示范引领效应。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速向综合集成与协同创新升级。支持金振源、淮海精诚、科迪集团等骨干企业在建设智能车间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智能管理和决策,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三是着力培育产业,提升技术支撑能力。通过开展产业招商、推广融资租赁等方式,培育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物流与仓储、人机智能等产业。在制冷家电、电子、手机配件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推动智能家电、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持续推进企业与省内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方案设计、技术应用、系统建设等服务,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四是着力构建平台,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平台服务商资源,构建服务全行业、支撑优势产业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提供基础设施、能力交易、应用软件等综合服务。重点打造食品追溯、制冷家电、电动车、新型电池等行业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与智能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


      辑: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融合办公室

      话:037165507621

      箱:hngxwcyrhb@126.com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