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工信文〔2019〕272号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2107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12-20 00:00 信息来源:办公室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21079号提案的回复

 

张琴委员:

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信息化建设和省内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健康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在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建设智慧照明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社会中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信息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塑造优势的先导力量。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相继印发了《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提出推进网络强省建设,构筑数字时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去年8月,我省召开了由陈润儿省长主持,王国生书记做报告的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并以两办名义印发了《河南省建设网络强省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快实现网络大省向网络强省的新跨越,努力打造数字时代河南综合竞争新优势,为实现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动能的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信息资源融合共享,促进业务系统协同互通。深化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构建立体社会治安网络防控体系。加快新型智慧城建设,建立市政管理、交通出行、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智慧化服务体系,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等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任务。要求加快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推进交通运输、能源、环保、水利、电力、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领域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社区公共服务等信息系统。

近年来,我省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次逐年前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跃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效显著,信息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信息化惠及民生稳步推进,网络经济加速发展,信息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目前,近期的八项重大工程和28个专项相继启动,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互联网+政务”等领域信息化应用成效明显,有效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完成最后2751个贫困自然村光纤接入,4G网络实现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郑州纳入国家5G规模试验城市,初步规划5G基站约4800个(已开通200多个),并先期在宇通公司、CBD、智慧岛、红旗渠景区等多个区域开展5G网络体验应用。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51.2,居全国第11位,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控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71.1%、45.6%、35.7%。但是,我省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低、不平衡,产业支撑不足、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配套不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政策管理体系仍不协调等问题依然存在。您在提案中的分析和建议正是这些问题在我省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城市公共照明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照明设施规模日益增大,加之受建设欠账和发展理念影响,城市公共照明的维护成本高,设施灯具损坏丢失,能源浪费大等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物联网、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等加速迭代更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依托大数据资源重塑着交通、医疗、社会治理等应用场景,改变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合城市各类照明通讯电力线杆、地下管廊以及其它公共设施,应用先进、高效、稳定的网络通信和数字处理技术,实现对城市照明、车流、交通出行及公共设施的信息采集、远程控制和智能管理,建立设施集约建设、数据集中管理、资源融合共享、业务协同互通等工作迫在眉睫。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不断演进升级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就需要用智慧的理念来规划、智慧的方式建设、智慧的手段治理、智慧的产业支撑,缺一不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工作职责,会同省委网信办、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建设网络强省实施方案》和《河南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现场调研、组织重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把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优势产业培育和制度环境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省信息化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在线监测、智能控制、信息安全、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基础应用软件。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研发及应用示范;参与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和推广。培育壮大一批电子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领军企业,支持以领军企业为主体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高层次创新平台。

二、统筹建设需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与社会其它公共设施规划的衔接,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共建共享。协调社会公共智能感知设施建设,深化城市智慧化服务应用。推动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集约建设通信、电力、供水、供热等管网综合智能管廊,提高精准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管建设,完善网格化智慧服务管理平台,促进管控信息跨部门、跨区域共享。整合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建设视频监控服务共享平台,推进综治视联网智能化,共建共享视频探头资源。

三、深化大数据应用。重点在管理机制创新、数据汇聚共享、重点领域应用、产业集聚发展等四个方面探索突破,着力构建大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交换共享机制。推进大数据资源流通与交易服务,发展大数据交易加工服务业,建立大数据资产交易中心,培育数据资源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交通物流、农业粮食、政务、益民服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推进大数据与各行业深度融合。鼓励各类机构和企业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发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增值利用。

四、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窄带物联网建设应用。打造智慧交通,启动河南省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省水路路网运行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启动省综合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便捷出行”行动,推进智能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和客运场站智慧化改造,推广电子支付应用,开展农村客运信息服务和移动支付应用试点建设。

五、对智慧照明产品应用推广中的难题,我厅将按照自己的职责,在制定和贯彻全省信息化推进政策措施中给予充分关注,并强化对创新产品和应用工作的督促协调。视工作需要,组织省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省内机构、企业,参与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的研订和宣贯。加强省内相关部门、产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

  

                          2019523

 

联系单位: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联系电话:037165509805

联 系 人:崔旭升

邮政编码:4500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