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推动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26 11:02 信息来源:办公室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郝敬红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深刻认识并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立足省情实际、扬长避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从国内看,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大攻坚战面临很大挑战;从国际看,存在许多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变数,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将对世界经济格局及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短期和长远影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应对国内矛盾和外部冲击、防控重大风险的现实与战略选择。在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质量效益的稳步提高,实现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引领创新、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战场,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所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遵循和要求。

  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形成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引导制造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具有十分关键的导向性作用。因此,必须突破以增加值总量和增速为主的运行监测方式,构建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运行监测模式。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一是以创新为核心动力,加大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二是在两化融合、产融结合、区域协调及产业链设备利用上形成协调推进的发展关系;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统筹协调和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五是制造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体地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反映更高效益的制造业规模与增速。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平稳增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补制造业发展中的短板,更要突出和扩大规模优势,推进制造业产品质量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制造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形成制造业规模增长与质量效益共同提高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第二,反映更具创新动力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创新为第一发展动力,加大创新资本和人员投入,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要在工业总规模中占比大幅提高。

  第三,反映更加协调的两化融合、金融支持、地区工业发展及产业链产能利用的关系。各地区、各行业根据资源环境禀赋,突出比较优势,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使资源在地区间、产业链产能利用上更加协调,实现各层次协调发展的生产力布局。

  第四,反映更加集约的绿色增长方式。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以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绿色技术的应用,以及资源集约利用生产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形成绿色发展体系,最终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模式。

  第五,反映更全面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提升河南·制造业国际地位为目标,面向国外开展制造业领域创新合作、产能合作和投融资合作,推动制造业领域借助外力外脑转型发展,同时加大工业品出口力度,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推进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第六,反映更具共享的制造业发展成果。充分发挥制造业对国家和社会民众福利的共享作用,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制造业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不断提升、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以及从业人员获得更高劳动报酬,让人民在工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指导思想。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以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新旧动能转换的运行模式。各项指标构建要充分阐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三大变革”成效,形成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导向性原则。体现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战略,发挥指标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监测分析中的战略导向作用,反映新发展理念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二是坚持可得性原则。注重指标的统计数据可获得性,同时具有科学的计算方法,确保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三是坚持评估性原则。跟踪政策实施效果和对制造业发展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便于指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研判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为各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综合评价指标构成

  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考虑到有些指标具有规模和效益的综合性、整体性特点,难以归为上述五大类中,同时这五大类也难以涵盖其综合性特点。为此,设置“综合发展、创新引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七类一级发展指标。在选取二级指标时,按照数据可得性原则,以制造业指标为主,部分指标暂无制造业口径数据,选取工业口径代替。

  综合发展指标(7项):从体现制造业总体规模和效益的投入产出效率方面设置指标。分别是:体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能力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体现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体现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降低的“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体现制造业税收对全省财政贡献的“制造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体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体现劳动力产出效率的“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体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单位工业建设用地税收收入”。

  创新引领指标(8项):从创新投入和产出成效方面设置指标。分别是:体现创新资本投入强度的“制造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体现创新产出能力的“制造业企业每亿元营业收入发明专利个数”;体现技术创新能力“万家规模以上法人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体现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人专利拥有量”;体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个数”;体现研发投入水平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体现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创新驱动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体现引领经济发展的“上市公司数量”。

  结构优化指标(7项):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设置指标。分别是:体现新动能发展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体现高端产业链韧性增强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体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体现技术改造投入水平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体现制造业投资水平“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体现制造业投资发展速度“制造业投资增速”;体现制造业技改投资发展速度“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

  协调发展指标(5项):从两化融合、产融结合、上下游产能利用协调发展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面设置指标。分别是:体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能力的“两化融合指数”;体现智能制造就绪水平的“智能制造就绪率”;体现重要工序的数控加工比例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体现工业与金融业融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工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体现工业园区发展规模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绿色发展指标(6项):从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方面设置指标。分别是:体现工业生产能源消耗综合节约能力的“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体现工业生产用水节约能力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体现综合减排效果的“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率”;体现资源综合利用成效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体现工业能耗利用成效的“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增速”;体现的高能耗产业改造提升的“高耗能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开放发展指标(2项):从河南省制造业在全球贸易结构和资本流动方面设置指标。分别是:体现吸引外商投资水平的“年度实际吸收外资(省口径)”;体现河南资本在全球输出能力的“对外直接投资额”。

  共享发展指标(4项):从制造业对全省工业经济贡献、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服务平台等方面设置指标。分别是:体现企业职工共享成果的“制造业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比重(成本费用调查企业)”;体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比例的“企业上云”;体现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品牌提升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体现工业设计效能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河南省工信厅已开展的工作和下步工作设想

  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构建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借鉴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研究报告及江苏等先进省份研究成果,兼顾科学性、可操作性、可获性,在广泛征求省直部门、各地市、有关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区域和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积极开展综合评价试点。按照《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推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区)的通知》要求,经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环节,确定新郑市等10个县(市)为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市),并依托试点县市积极开展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 

  下一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持续推进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相关工作。同时在做好试点县(市)评价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扩大试点范围,适时制定并出台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发挥评价结果的指挥棒作用,积极探索针对不同区域出台差别化产业政策,全面均衡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