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新观察

发布时间:2020-09-27 10:17 信息来源:办公室

 

打造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平台
——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新观察之一

    11月1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工信部、中国工程院和河南省等中西部9省(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隆重开幕,这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特别是推动制造业对外合作的一次盛事。
    本届活动紧扣改革开放主旋律,把握产业变革新形势,主题确定为“推动制造业开放合作和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打好“四张牌”和推动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更高层次的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多元协同,构建更具活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和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注入新活力、塑造新优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坚期,产业转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省作为制造业大省,主动用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这块金字招牌,用一招求多效,推动河南与兄弟省市区在产业、技术、资本、资源等方面,精准对接合作发展,为国内外企业走进河南打开了一扇窗口,为河南企业走出中原架起了一座桥梁,也让河南从内陆腹地变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这届活动有很多创新。首先是理念创新,改变以往“以数字论英雄、以签约争高下”的做法,既注重增量扩张,更注重质量提升,着眼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引进新产业。大会签约的600多个项目中,有一大批智能制造、大数据、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项目,将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蓄积新的动能。
    办会形式上也有创新。一方搭台、多方联动,今年的活动邀请了工信部所属7所重点理工院校、国家17个工业重点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园区企业等共同参与,推动各方持续深化合作,促进产业、资本、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合理流动,有效激发了资源整合和聚变效应。
    在主题创新上,本届活动精准聚焦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主题,加速推进我省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1月1日下午,大会同时安排了智能装备暨智能网联汽车对接会、绿色制造专题对接会、新材料转型发展专题活动、工业设计创新驱动新动能对接会、军民融合发展专题对接活动。这些活动主题均是我省当前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亟须补上的短板,也是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集中体现。


 



    “制造业亟须一场革命性变革,要不断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应对资源能源挑战,迫切需要制造业技术创新、智能升级。”大会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分别围绕智能制造引领转型发展、云制造主题作了生动的报告,也给河南制造业发展指出了升级的方向。
    本届产业转移大会前,我省刚刚举办了首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广纳天下英才。引进人才就是引进发展资源,承接产业转移也是引进发展资源,两者都是我省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的现实选择。在人才强省建设上,我省将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扶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打造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河南也将进一步转变承接理念,从拼优惠政策向改善产业生态转变,从区域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从追求短期利益向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提升承接层次,以承接转移促进新业态成长;创新承接方法,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和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我们相信,随着产业转移活动和招才引智大会越办越好,河南必将变成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吸引海内外更多的英才俊杰和优秀名企,共筑中原更加出彩。


 承接高质量的产业转移项目
——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新观察之二


    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签约仪式上,共有611个、总投资3296亿元的项目签约,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109个。
    这些签约项目集中在我省装备、食品、新材料、汽车、电子信息这五大主导产业,比如郑州市上街区政府与奥克斯集团合作的奥克斯集团空调生产基地、洛阳大河新能源车辆公司与重庆市宗申产业集团合作的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与中金集团合作的年产5万吨铜箔项目等,这表明,我省努力打造的五大主导产业正在产生集聚效应,对外来产业的吸引力大为增强。

 



    通过连续六届的活动,我省已确立了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引进的总体思路。通过引入龙头型企业和基地型项目,催生“雁阵效应”,带动配套产业抱团跟进,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以上汽乘用车为例,2017年整车项目落户郑州,今年上汽发动机工厂投产,这次活动上,上汽乘用车又和郑州经开区管委会签约了上汽配套产业园项目,生产各类汽车零部件,可满足上汽整车一期二期项目整体的近地化配套。此外,郑州经开区管委会还在会上和海南钧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上海科圣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签约了汽车配件项目。位于郑州经开区的海马汽车也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全新智能纯电动汽车合作项目。通过这些产业链的引进,河南汽车业的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专项攻坚,逐项突破。我省对制造业14个重点行业分类施策,高成长性制造业抓集群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抓龙头培育、传统支柱产业抓战略合作,瞄准价值链高端和终端环节强化选择性承接,有效推动了全省制造业向中高端跃升。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例,智能终端产业成型后,逐步转向承接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项目,已经落地的合晶集团年产240万片200毫米硅单晶抛光片项目上月底投产。会上郑州航空港区又和东微电子签约了先进集成电路芯片靶材国产化项目,成为助力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当前,我省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爬坡期。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跨越“两大关口”,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前来签约的航天云网董事长李雪梅说:“航天云网作为推进智能制造的‘国家队’,全力支持河南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今年已经派出多批专家,参与河南省内企业的智能化。”华录健康养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锦说:“河南既是人口大省,也是数据大省,我们这次和焦作签约,投资50亿元建设民生大数据平台及智慧健康养老科创产业园,运用新一代前沿技术,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数据智能、产城融合的标杆园区,助推焦作‘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发展。”
    我省作为活动的东道主和核心主办单位,既是主要推进方,也是最大受益者。前5届活动中,累计签约项目2366个。截至今年上半年,1355个承接项目建成投产,530个承接项目投资建设。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我省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32%提升至目前的52.6%,培育形成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80个、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8个。大批承接转移项目落地投产,带动项目周边地区配套产业蓬勃兴起,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河南工业增长的主引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转型发展的主抓手。


 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
——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新观察之三

     “今年的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虽然压缩了规模和人数,但热度不减,除了邀请的客商外,山西、河北都派出了百人规模的代表团前来寻找合作机会。”省工信委负责人说,通过连续六届的打造,一省牵头、九省联动、部省合作、区域合作、行业合作、产学研合作的态势已经成型。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新的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向高端化、链条化、合作式发展。国内产业转移则呈现竞争合作态势,沿海发达省市结构调整加速了产业、资本、技术、人才溢出效应,深化区域联动和分工协作成为产业转移主流。
    我省在这个过程中立足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出有效的产业转移推进模式。对国内沿海发达省市,以链条式、整体式、集群式承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优质资源引进来。对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则主要是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推动省内企业与国际制造业在技术、品牌、人才、营销平台和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与共享,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
本次项目签约仍然体现着这种趋势,项目主要来源地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特别是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正在实施“腾笼换鸟”,产业外移动向明显。这次签约的项目中,北京的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产业,上海的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广东的家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占据了不少份额。
    随着“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河南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引进人才,都出台了足够优惠的政策,并释放出巨大的诚意,达到了“滚雪球”的放大效应,“朋友圈”也随之越来越大。上汽乘用车在郑州生产出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海尔空调在郑州建成个性化定制工厂,格力也要在洛阳建设智能制造基地,这些知名企业的落户使河南相关产业迈上了新台阶。我省还强力招才引智,发挥创新人才的引领作用,以产业需求聚揽人才,以创新人才带动产业发展。森源电气引进电气专家曹宏、洛阳普莱柯引进著名动物疫病防控专家田克恭、鹤壁仕佳光子引进中科院研究员吴远大,这些人才的引进带动了企业的二次腾飞。
    随着产业分工的持续调整重塑,未来的产业合作机制将会展现新局面。我省提出将深化区域定向合作,进一步拓展豫沪、豫粤、豫京、豫闽合作领域,完善对接平台,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的定向承接机制,推进合作共建产业园;深化国际产能与装备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推动我省企业与相关方进行全方位合作,谋划建设一批中外合作产业园试点。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催生出多姿多彩的新经济。我省承接产业转移还将打好人才牌、智力牌,深化产学研定向合作,持续跟踪落实河南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引入  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强化多元承接,提高创新能力。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有效结合,利用好河南人才新政,广纳天下英才,为河南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新观察之四

    一大批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等项目纷纷落地,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大批创新技术和人才,对“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扶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打造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已完美收官。纵观对接活动收集签约的600多个项目,深刻体现了当前产业变革新形势。对接活动始终坚持从“新”处着眼,聚焦新兴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通过承接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领域,签约了一大批高层次产业转移项目,必将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目前,河南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核心动力,反之,产业升级也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省通过产业转移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促进产业升级,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借助外力大大提高了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
    今年我省举办的是第六届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备受青睐,成为一大亮点。开幕当天,智能装备暨智能网联汽车对接会、绿色制造专题对接会、新材料转型发展专题活动、工业设计创新驱动新动能对接会等对接活动轮番登场,主题均针对我省当前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亟须补上的短板有的放矢,也是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集中体现。
    几天来,各主题对接活动收获了累累硕果: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落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投资10.13亿元建设智能卡产品及智能终端产品项目;郑东新区管委会与亚太中商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亚太创新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周口市川汇区政府与天津中科物联网技术研究所合作建设“中科研究院电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5亿元;航天云网集团与海马汽车签订2.45亿元的智能化改造合同……一大批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等项目纷纷落地,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大批创新技术和人才,对“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扶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打造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制造业亟须一场革命性变革,要不断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应对资源能源挑战,迫切需要制造业技术创新、智能升级。”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的话道出了创新的重要性,也给河南制造业创新发展指出了方向。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此次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期间,中国工程院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中国工程院和河南省政府共建的公益性学术研究机构和工程科技区域智库,研究院成立后将组织院士团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河南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此次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吸引了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实现了高起点高层次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我省将通过更加积极的产业转移政策,吸引更多的先进技术、创新人才,加速形成全面创新局面,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点燃有力“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