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10-26 16:06 信息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1年10月22日10: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的具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吕国范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张 彤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田海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王义民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德敏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主持人:

  方启雄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方启雄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将于11月1日至3日在郑州市举办。为了让大家更全面了解大会相关情况,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本届大会的筹备情况和具体安排,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吕国范先生;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先生;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田海涛先生;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义民先生;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德敏先生。

  下面,先请王义民先生作情况介绍。

王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义民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郑州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企稳向好态势巩固拓展,社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和美誉度持续攀升。在此,我谨代表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组委会,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中国科协、省政府指导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科协、市政府等单位已连续主办了2018年、2019年两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业界产生较大反响,因疫情影响,2020世界传感器大会暂停。为提升大会规格、水平和影响力,在第一届“造势,营造发展氛围”、第二届“筑基,夯实产业基础”的基础上,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将聚焦“发力,打造产业生态”,大会将于2021年11月1日至3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承办,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具体执行。大会主题:“感知世界·智创未来”,会议规模700人。

  本次大会由传感器大会、传感器创新大赛、传感器产业科技成果展(一会一赛一展)三大板块组成,是一次深入交流、深化合作的盛会,是一次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盛会,是一次巩固友谊、共谋发展的盛会。与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相比,本次大会主要在组织架构、主题聚焦、产业生态等方面进行提升。

  一、大会规格提升,国际关注度持续增强。一是主办单位升格。在2018、2019两届世界传感器大会顺利举办的基础上,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组织架构规格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原来的指导单位升格为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7个单位具体承办。二是设立主宾国家。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主宾国-德国,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设立主宾国-日本,邀请日本在传感相关领域知名企业代表参展,展示最具创新性的优质产品,打造大会国际、专业、创新的品牌标签。三是筹建国际联盟。大会期间,将联合10-15个国际组织机构,共同发起筹建“智能传感器国际联盟(ICIS)”、“一带一路智能传感与物联网合作联盟”。拟在郑州召开联盟成立大会,进一步提升大会及郑州的国际化程度,吸引国际企业和机构落户郑州。四是国际组织广泛参与。邀请全球传感器领域包括美、日、英、意、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国内组织参与大会。

  二、国内大咖云集,参会嘉宾阵容空前。一是出席领导多。本次大会备受业界瞩目,中国科协相关领导将莅临大会,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届时将出席大会。前期,经过邀请,已邀请中国科协、工信部等部委领导。二是邀请院士多。截至目前,参与活动的院士共有16位,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家赵连城、光传感技术专家方家熊、分析化学家张玉奎、计算机技术专家倪光南、系统工程学家管晓宏、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葛昌纯、无机化学专家钱逸泰8位院士现场参会,材料科学家曹春晓、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周立伟、分析化学专家李景虹3位院士线上参会。此外还有沈卫明、李长明、张学记3名国外院士出席大会,杨军、肯尼思2名国外院士线上参会。三是企业高管多。已确定西门子、松下、霍尼韦尔、高通、江森自控、华为、正泰、达索、菲尼克斯等公司高管出席此次大会。

  三、紧扣科创中国,产业主题更加聚焦。本次大会以“感知世界·智创未来”为主题,紧扣“科创中国”战略部署,安排了主旨报告会、分场活动、创新大赛等多项活动。一是主旨报告聚焦热点难点。邀请院士、专家从不同角度、维度、领域对过去、现在、未来智能传感器发展的方向、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就智能传感器的设计、研发、封装、测试、技术、标准等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主题演讲。二是分场活动聚焦产业发展。本次大会举办10场分场活动,突出市场导向和应用导向,涉及MEMS与智能传感器技术、健康医疗、智慧社会、物联网等领域应用,与郑州未来传感器产业发展是高度契合,促进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龙头企业参与协办,彰显行业内权威作用。三是创新大赛聚焦未来发展。大会期间进行“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评选,通过大赛发掘智能传感领域的创新技术及人才,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创造条件,进一步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四、创新会展模式,展览覆盖领域更广。为使更多的人认识智能传感器、了解智能传感器、共享智能传感器带来的红利,大会安排了面积9000平米的展览展示区。一是打造数字展会。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会展服务模式,打造从线下展示走向线上连接、展示、互动、转化为一体的数字产业展示服务平台,实现“云预约、云展示、云洽谈、云直播、云活动、云论坛、云服务”等七大功能,实现产业资源数字化沉淀,打造永不落幕的虚拟展会。二是展览领域广泛。主要是以传感器的研发创新为核心,以传感器系统集成与应用为切入点,突出市场导向和应用导向,拉长参会企业链条,主要向传感器产业的研发、生产、应用等领域的上下游产业延伸,形成产业生态圈。三是企业参展踊跃。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后,反响强烈,世界五百强西门子、松下、江森、霍尼韦尔、高通、中国联通等公司确定参加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科技成果展,目前,展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预计达到170家,其中知名企业、外资企业比例达到15%以上,特装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特装数量达到50家。

  五、内容更加详实,产业生态日趋完善。一是发布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发布首个传感领域产业链图谱,构建传感产业大脑,形成智能产业图谱、技术图谱和人才图谱等,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建设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建设8吋MEMS中试线,打造集微纳器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先进MEMS中试基地,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微纳制造应用研究创新高地、企业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高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业高地、高层次人才汇集和培养高地。三是建设中国智能传感产业生态平台。主要包括“三院四平台、一基地多园区、一基金一服务”,专注于智能传感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打造“平台+标准+技术+应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生态系统,以政府产业规划为引领、行业用户需求为目标、行业技术解决方案为核心、产业空间载体和产业资本为两翼,实现智能传感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群贤毕至论传感,高朋满座谋新篇。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即将盛装开幕,全世界目光将再次聚焦河南、聚焦郑州。来自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人士将齐聚绿城,大会必将成为国内外传感器产业、学术、研发、投资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将为推动郑州建设千亿级国家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世界传感器大会成功举办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境内外新闻媒体的一贯支持。在此,我诚挚地希望新闻界的朋友更多地关注传感器大会、宣传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我们将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积极的政策、更加优越的环境、更加便利的服务,为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热忱欢迎与会的院士、专家、国际友人以及行业广大有识之士,与我们共商共建共享郑州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让我们共乘长风、携手奋楫,向着万物互联的美好未来破浪前进。

  预祝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方启雄

  谢谢!接下来,请张彤先生介绍大会筹备情况。

张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彤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着重把大会筹备情况向各位记者通报一下。

  传感器技术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对促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国防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并且已经引发又一波的信息化技术浪潮,同样也是感知技术的浪潮。没有感知,智能就无从谈起,感知是走向智能时代与高质量发展的起点。

  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经历七十载风风雨雨,成绩显著,但大而不强。我国市场主要应用的传感器绝大部分仍依赖进口,主要市场产品依赖国外配套的情况尤为突出,对国内传感器厂商而言,崛起之路不可谓不任重而道远。随着物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蓬勃发展,必将为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倒逼出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而言,支持社会团体对智能传感器示范应用的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和推广;鼓励其参与相关规划、公共政策和标准制定等工作,开展行业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政策引导、市场开拓等服务;发挥其专业机构的中介桥梁作用,强化产业链协同与合作,构建良性发展环境。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立于1979年3月29日,是由仪器仪表和测量控制领域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以促进仪器仪表及测量控制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5A级科技社团,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奖一等奖获得者,学会成立以来,有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参加过学会活动或对学会做过重要指示。学会先后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专业组织正式建立了双边及多边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在传感器领域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跨学科人才培养、助推传感器产业生态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配套建议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世界传感器大会落地郑州,已连续成功举办2届,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广大从业科技工作者的肯定。“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升格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面对全球疫情不利因素影响,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学会克服重重困难,向国际组织、国内外院士嘉宾、产业界发出邀请,通过不懈努力,已基本完成预定的目标,本届盛会将于2021年11月1日至3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集会、展、赛、服、商多元化于一体,有来自全球12家国际组织机构、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参与协办或组织同期活动;截至目前已确认国内外16名院士参与大会;大会由开幕式、主报告会、10个专题会议及大赛、新品发布及展览组成,10个专题会议有超过60个嘉宾报告分享,展示区面积近万平米,来自全球10个国家170家企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

  国际组织邀请情况:已邀请到日本京都自动化联盟、日本计量工业机器连合会、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MC英国皇家测量控制学会、IET英国工程技术协会、国际膜材料学会、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12家国际组织机构参与协办、支持或组织同期活动。

  出席大会的院士嘉宾情况:目前参与大会的中国两院院士有:褚君浩、方家熊、周立伟、倪光南、李长明、赵连城、张玉奎、李景虹、管晓宏、曹春晓、葛昌纯,钱逸泰;外籍院士有:沈卫明、张学记、kenneth TV Grattan、杨军共计16位。

  大会开幕式及主题报告会情况:计划于11月1日上午9:00-12:30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预计有来自学术界、产业界、政府部门等代表700人出席大会,开幕式设有致辞、签约和发布环节:将由主办单位的领导、国际组织机构代表及国际政要致辞。主论坛由4位嘉宾做大会报告:分别是褚君浩院士、张学记院士、沈卫明院士及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郭源生总工程师做主旨报告分享,就我国在传感器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未来传感器发展的需求、传感器产业发展的问题、短板以及解决思路、国内外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专题会议情况:设有10场专题,主题方向分别为:MEMS与智能传感器、传感器材料、健康医疗、分析检测、智慧社会、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智汇农业、流程工业及机器视觉,已邀请相关研究方向的院士、专家、产业界代表超过60个专题报告,相关领域专业人员预计超过1500人到会参与交流。

  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情况:目前为止已有近50个团队报名参赛,将由传感器领域学科院士、专家、知名学者、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组成专业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比。大赛将在11月1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进行现场决赛,11月2日举行颁奖。

  新品发布会组织情况:已精选18家国内外企业到会,如松下、汉威、易福门等,发布其在传感器产品、传感器芯片、仪器仪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展览区情况:“2021世界传感器展览会”,于11月1-3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1层D、E馆举办,近万平米展出面积,以传感器研发创新为核心,传感器系统集成与应用为切入点,涉及传感器应用、标准研制和相关元器件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企业同台展示。来自10个以上国家的170余家企业参展,包括华为、西门子、松下、霍尼韦尔、高通、江森自控、正泰、达索、菲尼克斯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

  本届盛会将有100家具有影响力的国内专业媒体、50家国际媒体对大会进行聚焦报道,数十家专业媒体平台对大会及展览进行直播及推流,预计全球有10万级以上的传感器领域专业人士共襄盛举!

  在此,我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诚邀业界嘉宾莅临“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最后预祝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成功举办。谢谢!

  方启雄

  谢谢!下面,欢迎记者朋友进行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提问现在开始。

  经济日报记者

  田厅长,您好。世界传感器大会落地郑州,对河南省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请问,未来河南在政策支持、创新能力等方面,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田海涛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对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也寄予厚望,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建立工作专班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2018、2019连续两年召开世界传感器大会,对河南产业发展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河南省传感器及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0家左右,产业发展总体呈现良好态势。

  一是集聚态势显现。目前已形成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和开封、洛阳、鹤壁、新乡、三门峡、南阳等地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一谷多园”发展格局,其中郑州高新区位列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第五位。省内拥有汉威科技、光力科技、新天科技、三晖电气、日立信、森霸传感等一批上市企业。

  二是产品技术领先。近年,我省传感器骨干企业发展迅速,部分产品处于领先水平。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和气体检测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位;光力科技瓦斯抽采监控设备国际领先;洛阳凯迈环测环境检测系列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50%;南阳森霸传感是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生产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此外,智能传感器上游半导体硅材料方面我省也有较好基础,郑州合晶8英寸硅片项目顺利投产,麦斯克入选国家工业强基传感器“一条龙”示范企业。

  三是平台初步建立。建立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组建省智能传感创新联盟、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以智能传感器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商业化为重点,加强人才引进和对外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跨界协同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传感器研究和生产厂商抱团发展,增强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四是应用初见成效。我省智能传感器应用场景丰富,积极推动应用示范。经过努力,智能传感器产业在规模和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形成了气体、湿度、压力、流量、红外传感器等多门类智能传感器研发产业化能力,涉及百余种型号,在环境、工业、农业、电力、疫情防控等诸多领域实现重点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两个确保”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十大战略”,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我省智能传感器高质量发展和广泛应用。

  一是在省级层面建立“双长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双长制”机制优势,建立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双长制”长效工作机制,由省领导担任链长,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工作专班和产业链联盟工作专班,专人、专责研究推动传感器产业发展,全省上下形成合力。产业链工作专班由省领导、省工信厅和各重点省辖市工信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开展招商合作等;产业链联盟工作专班由各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组成,重点做好企业培育、技术攻关、项目建设、产业链协同发展等。

  二是构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加快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核心芯片,特别是MEMS工艺芯片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培育传感器领域IDM(垂直整合)企业,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智能传感器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装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

  三是构建专业人才体系。依托高校重点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校企合作平台等,引进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利用企业战略合作、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吸引产业专家汇聚;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培养智能感知与系统等方向的高层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由高职、技工类院校输出优秀产业工人,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相适应的优秀专业人才队伍体系。

  四是大力推动传感器市场拓展。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传感器产业在河南有着超大的市场空间。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全省资源,大力推动应用市场的拓展。在今年世界传感器大会期间,我们将开展专题的智能传感器产业产销对接活动,力争整合全省市场,开展传感器产业供需对接、产销对接,推动智能传感器先进技术、优秀产品在我省的应用示范,用河南的超大市场培育壮大本省传感器企业,用河南的市场优势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感器龙头企业在河南布局、投资、发展。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中新社记者

  吕主席,您好。请问,“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大会升格为中国科协主办,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另外,举办大会对河南的创新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谢谢。

吕

  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吕国范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科协高度重视科技和经济融合发展,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目标,推出并打造“科创中国”服务品牌,目的在于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平台、解难题、促转化、助创业,带动创新资源有序下沉,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河南省科协结合我省实际,积极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工作部署,主动对接、引入全国学会创新资源,聚焦我省重点产业科技需求,组织实施了“科创中原”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对接平台、打造高标准技术协同创新枢纽、推出高质量产业发展报告,把创新要素引向我省、引向企业,助力我省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特别是以世界传感器大会为代表的产业技术发展大会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得到中国科协和社会广泛关注。

  在中国科协、河南省政府的积极指导下,省科协联合郑州市政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及相关省直单位,已连续主办了2018年、2019年两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先后邀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尤政、蒋庄德等2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17个国际行业组织机构参会,促成一批与传感器紧密相关的重要项目签约,平台建设成果丰硕,对河南乃至全国传感器及相关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基于过往两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取得的良好效果,经积极汇报争取,中国科协同意将大会提格升级,与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以期在更高层次平台上汇聚国内外传感器领域知名院士专家、企业等,进一步擦亮“世界传感器大会”这张名片。

  “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是传感器科技创新与产业领域的一次国际盛会。这次大会的举办,对河南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是贯彻落实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指出,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逻辑起点、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其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位居首位。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举办,将有效搭建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平台,把传感器科技和产业领域的创新资源引到河南,积极助力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推动我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这是加快我省传感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大会的举办,积极引进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和产业项目,推进协同研发机构建设,促进交流全球传感器科技、产业和应用的最新成果,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媒等环节的合作;将多层次、全方位深度聚焦全球传感器发展,进行学术交流,为破除我省传感器产业发展科技瓶颈,加快我省传感器产业迈向高端注入创新动力,助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

  第三,这是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两个途径”一起抓、引进国内外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通过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搭建“世界传感器大会”这一平台,把全国学会及所联系的学科和产业领域人才、成果、项目、研发机构、技术标准等创新资源引到河南、引入企业,积极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与会,开拓“开放创新”的新途径,提升我省传感器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擦亮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这张名片。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王主任,您好。世界传感器大会已连续在郑州举办了两届,请问,大会给郑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下一步,我们将如何推动传感器产业更好地发展?谢谢。

王德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德敏

  谢谢提问。两届世界传感器大会成功举办以来,认为给郑州高新区带来了最明显的三大变化:

  一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两届大会的顺利召开,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各方认可,其间,申建了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成立了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河南分盟),发布了院士联名倡议的“郑州共识”,面向全球发布了“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规划”成果报告,制定了“传感器产业政策十条”,签约了一批产业项目。大会为参会嘉宾搭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结合当前全球传感器领域发展的热点问题,精心设计了嘉宾主旨演讲、平行论坛、闭门会议、项目签约等重要活动,得到参会嘉宾的一致认可,大会交流期间提出的很多观点、建议都已经转化或者正在转化为传感器领域进一步创新发展的举措,在业界已初步形成发展的共鸣、广泛的关注。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两届传感器大会促成一批传感器相关的重要项目签约,累计签约项目16个,协议总金额合计超过200亿元,涉及中国电子、卡斯柯信号、紫光股份、鼎实医疗、深圳昊博等业界头部企业,涵盖气体传感、压力传感、位移传感、激光传感等领域,一些专业化企业也不断向郑州集中。

  三是传感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郑州高新区在智能传感器及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形成了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网)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及批量生产能力,涵盖了环境、工业、农业、电力等诸多领域,已集聚传感器相关企业3011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中有500多家与传感器产业相关,奠定了高新区传感器未来发展的基础。在2020年9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颁布的2020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郑州高新区位列第五。

  下一步,高新区将坚持“系统性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市场化配置创新创业资源”的工作理念,梳理出“时空感知-数据处理-网络安全-数据应用”的数字经济生态链,按照“打造一个产业、编制一个规划、举办一个展会、建立一个平台、出台一个政策、成立一支基金、签约一批项目、集聚一批企业”8个一的发展模式,聚焦供给端完善产业链,聚焦需求端打造产业特色,聚焦服务端培育产业发展生态,全力推进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供给端,建设传感器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建设公共关键技术平台。拟采用8吋MEMS芯片的建设运营方式,聚焦产业上游,以市场导向、选准突破口、精准定位,深度整合智能传感产业链上游资源,加速行业中下游产业优质资源的快速聚集,实现“创新链、创新资源”与“产业链、产业资源”在郑州的聚集与深度融合、深度支撑,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国内智能传感行业新增长极、新产业高地,将郑州打造成中部地区最先具有MEMS芯片量产能力的城市。另一方面建设公共检测平台。依托河南计量院在流量计量、化学计量、医学计量等领域的优势,在高新区布局相应的国家级质检中心,打造“国家气体传感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产业发展和民生提供较高水平的计量检定、校准等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积极开展环境、能源、通信、新材料、传感器、汽车制造、北斗导航定位等领域的国际领先的计量应用成套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力争用5年时间,在相关领域形成多套实用技术,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聚焦需求端,推进传感器在智慧城市应用。依托一台多峰新型智慧城市战略架构,实现多家领军企业共存、多种应用共生、多种产业共同发展、多种场景并存的以智能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生态体系,为企业提供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能制造、智慧环保、智慧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提供应用场景,未来把高新区打造成智能传感器及智联网解决方案的集聚地,输出高新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产品,构建具有郑州特色、竞争力强、爆发式发展的领先产业生态,打造“国内一流,中部领先”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应用的城市样板区。

  三是聚焦服务端,打造传感器产业物理承载空间。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占地337亩,与郑州大学共建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为依托,构建“三平台三中心”深度产业运营助力体系,三平台即科创转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推动技术成果转化、金融及产业基金助力、企业经营及市场推广;三中心即应用场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品体验中心,创新的应用场景研发、低门槛的共享检测服务、产业集中化的深度体验与发布,打造智能传感谷发展先行区、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引领区、创新科技转化发布示范区、智能传感物联应用共享体验区,建设中国智能传感产业生态平台。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大会筹备工作顶层设计、高位指导下,在全国业内人士热情参与下,世界传感器大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号召力世界级盛会,我们也相信今年大会一定会更加出彩,我们也希望广大新闻媒体朋友们给我们更多关心关注,也欢迎传感器各界有识之士到高新区考察和创新创业,共同谱写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的辉煌一页。谢谢。

  方启雄

  谢谢!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们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省政府新闻办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大家知道,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我省倾力打造世界传感器大会平台,通过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迈上新台阶,不断提升河南传感器产业的集聚力和竞争力。在此,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持续关注世界传感器大会的举办情况和成果成效,聚焦“感知世界·智创未来”主题,突出亮点特色,丰富宣传报道,把河南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传播出去,把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的新标志塑造起来,为锚定“两个确保”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营造良好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