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自动驾驶落地发展”的提案收悉。按照处理意见由省交通运输厅和我厅分别研究办理,根据我厅相关工作职责及工作推进情况,现答复如下: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技术创新方面,固态激光雷达规模应用,智能驾驶大算力芯片实现量产装车,多家车企正在研发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车型。在示范应用方面,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共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9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6800多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8800万公里,部分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量产应用条件。6月4日,按照《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通装〔2023〕217号)有关工作安排,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对首次集中申报的方案进行了初审和择优评审,研究确定了9个进入试点的联合体,我省郑州市宇通客车成功入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坚持政策先行,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文件,有力支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速提质发展。我省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制度的通知》《河南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指导智能网联汽车开展道路测试与示范工作。目前,我省已认定了一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第三方机构、测试基地。同时,场景应用不断丰富,基于宇通L3级纯电动客车的自动驾驶商用智能公交线路在郑东新区龙湖区域开通运营,宇通客车“郑州快速公交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智能交通应用试点项目名单(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方向)》。我省还成功举办了2023中国(郑州)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以赛促产,积极推动自动驾驶落地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委员的提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发展。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通装〔2023〕268号)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我省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郑州市已在郑东新区核心区域内220个路口建设智慧交通及配套智能化基础设施,支撑车路协同、城市治理、交通管理及公众出行应用。配备119个边缘计算单元、61个AI感知计算单元、40个信控优化计算单元,折合新增55标准机架(2.5KW/机架)算力资源,将智能网联V2X技术与道路智能化改造相结合,通过多设备(摄像头、雷达等)融合,实时对交通参与者(人、车、路、物)进行感知,形成基础元数据,将“人、车、路、云”等交通参与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多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高速信息交互,让车辆获得比单车感知更多的信息,这些丰富的数据和正在构建的区域智慧交通体系,共同促进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和发展。
二是营造自动驾驶发展的良好环境。
国家部委相继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委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试点形式推动L3、L4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2023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自动驾驶汽车从上路通行进入运行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为自动驾驶落地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列入省政府、有关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计划,推动自动驾驶加快落地落实。后续,我省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中,还将推进申报城市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全方位营造自动驾驶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是推进标准建设。
自动驾驶技术与传统汽车技术存在较大差异,车辆安全相关基本特征、技术参数不断变化,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来规范产业发展。国家层面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等系列文件,对加强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我省将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比如委员建议的郑东新区等地)在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在线升级、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方面积极参与标准规范制修订,支持郑东新区率先突破自动驾驶落地应用,进而推动我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