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工信办案〔2024〕55号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0930号 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1-20 17:53 信息来源:厅消费品工业处

  吴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可降解材料产业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了防治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名录》,明确11个品类的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这标志着全省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然而,当前生物基塑料价格偏高、使用者积极性不高、制品性能较差等问题,制约了我省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

  为推动我省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快速发展,加快强链补链延链步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推动开展了各项有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链群。目前,全省现有可降解塑料产业链企业35家(含上中下游),主要分布在濮阳、周口、漯河、鹤壁、济源、三门峡、南阳等地。上游生产原料现有PLA(乳酸)产能30万吨/年,BDO(1、4丁二醇)产能20万吨/年,PTA(对苯二甲酸)产能32.5万吨/年,AA(己二酸)产能42万吨/年;中游降解材料现有PLA产能0.5万吨/年,在建产能乳7.5万吨/年,拟建产能12.5万吨/年,PBAT省内已建成产能约26万吨/年。下游改性及终端制品现有年产10 万吨改性材料和50万吨终端制品产能。经过近几年发展,培育了金丹乳酸、星汉生物、济源恒通、特创生物、华乐科技、南阳金碧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代表性生产企业,河南省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降解塑料生产基地,形成了上中下游闭合的完整产业链条。二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9月10日,省政府出台《支持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链式改造提升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聚焦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链式改造提升,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批准成立了2家省级产业研究院和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是宏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河南省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宏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河南省生物基材料创新中心。三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2024年3月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动可降解材料、生物基材料、先进膜材料、氟基新材料、盐化新材料向终端及制成品方向发展,推动产品迭代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废弃物回收利用,积极利用可再生材料、可降解材料、低碳材料等开发环保新产品。四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2024年3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河南省支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统筹省级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给予每个获批园区不超过200万元奖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废玻璃、废塑料、废纺织物、废木类、泡沫类回收和利用的企业予以补贴。引导金融机构有序推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加大对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发挥河南省绿色发展基金及相关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和撬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五是协同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可降解塑料专题调研和风险评估,撰写《全省可降解塑料专题会议情况报告》;配合省人大禁限塑立法,先后参加省人大立法座谈会6次,回复征求意见5次。组织可降解塑料产业链重点企业赴广东省观摩交流;配合开展农用薄膜监管执法检查、塑料污染治理联合专项行动;指导开展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产业链对接会;指导召开第三届中国(濮阳·南乐)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

  您在提案中关于发展可降解材料产业的建议十分中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指导性。下一步,我厅将结合您的宝贵建议,立足现有基础,发挥产业优势,着力培育壮大可降解材料(塑料)及制品产业,进一步用足用活现有财政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规划》,大规模开展以旧换新等各项工作,着力打造国内全产业链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可降解塑料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快速发展。

  感谢您对全省降解塑料产业的关注!

  2024年6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