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二七区政校携手 共筑产教融合新生态
3月19日,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政府与郑州科技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政校企协同创新”为核心,共同打造区域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标杆。一是“订单式培养”破解就业难题,精准对接产教需求。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入学即入行、毕业即就业”的双选平台。依托“订单式培养”模式,将企业技术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把生产线升级为实践课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零距离”衔接。二是联合招商+全链孵化,构建“研发—转化”产业生态圈。双方将组建“联合招商专班”,依托“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共建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推动形成“研发在高校、转化在二七”的良性循环。三是创新人才共育机制,激活高质量发展“源动力”。推进“人才共育”计划,双方将共同构建覆盖技术研发、技能培训、职业认证的一体化育才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平顶山市组织开展
“企业管理提升年”观摩学习活动
近日,平顶山市企业管理提升年“携手同行 对标提升”观摩学习活动成功举办。
观摩组一行近50人深入省内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先进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海康威视郑州科技园、牧原集团,深入了解企业在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在三全食品、大信家居,观摩组听取创始人关于创业创新历程的专题分享,对创新创业规律和企业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活动还邀请了商业布局实战导师讲授“业务增长战略解码”主题课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市场趋势,指导企业有效促进业务增长。下一步,平顶山市“万人助万企”活动办将开展管理诊断、专家入企实地指导、选树管理标杆企业等系列活动,助力企业强化管理、提质增效。
焦作市成功举行2025年产业转型企业对接大会
3月22日,焦作市举行2025年产业转型企业对接大会,分别在主会场及各县(市、区)分会场同步进行签约,共签约项目87个,总投资达446.9亿元。副市长宗家桢主持,副市长吴军作产业推介,市政协副主席吕沛出席。
此次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投资体量大、业态前景好、带动能力强。活动现场,市政府分别与厦门海翼、远景能源、长光卫星、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县(市、区)分别与企业签署项目落地协议。
焦作市副市长宗家桢表示,焦作市将一如既往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强化全流程服务、全链条跟踪、全方位保障,让企业家朋友在焦作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共同谱写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地企合作新篇章。
许昌驻郑办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 蓄势赋能促发展
今年以来,许昌驻郑办抢抓“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期及经济回稳向好有利时机,推动招引落地企业高效运行,实现“开门红”。截至目前,许昌驻郑办已签约落地项目2个,与6家单位签订双招双引合作共建协议,签约落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1—3月,许昌驻郑办共对接项目65个,邀商赴许考察16批次,走访对接郑州及周边产业园区11家,签约落地招商项目2个,与河南省人才集团事业部、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双桥园区、海通证券河南分公司等签订了双招双引合作共建协议。截至目前,已签约落地的浙物云能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储能电池PACK、河南矽美特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纯石英砂、苏州云能魔方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一季度产值完成3300万元,中星智昇(青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食品馅料加工项目厂房一次结构已封顶。
南阳市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
3月22日,南阳市统计局发布信息,1—2月,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步提质的态势,为全年经济开门红打下了坚实基础。
规上工业开局稳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居全省第4位,创近四年来最佳开局。39个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生产实现增长。制造业主引擎作用凸显。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继续发挥工业增长主引擎作用。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占规上工业比重22.1%,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装备制造业8个大类行业中,7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均增长18.6%。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有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占规上工业比重45.5%,对规上工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从规模上看,全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526家,较去年新增56家。从产品类型看,高端制造业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增长7.2倍,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49.6%,电工仪器仪表增长32%,光电子器件增长29.2%。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增加值同比增长17%,占规上工业比重20.2%。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7个产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其中新材料产业增长31.1%,有力推动了全市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济源示范区万洋冶炼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
绿色智造项目点火试运行
日前,万洋冶炼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成功点火试运行。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约600亩,为国家重点研发“超大型及强化冶金特种设备研制及应用”课题项目、省重点项目。项目利用国内先进成熟的湿法炼锌工艺,建设一条清洁低碳的锌基系列材料智能生产线,可大幅提高金属尤其稀贵金属回收率,实现固废最大程度资源化、减量化,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万吨热镀锌合金、5万吨铸造用锌合金的生产能力,可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解决就业1200余人。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经开区成立了项目专班,配备项目专员展开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问题。通过召开项目专题调度会、现场协调会等多种方式,先后为该项目解决前期手续办理、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要素保障等问题40余个,为项目尽快完成建设、实现投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助企服务
新乡卫辉市多措并举 打造助企服务“三驾马车”
新乡卫辉市聚焦业务辅导与政策直达,通过实施企业帮办代办服务、工程领域联合辅导、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等举措,打造企业服务“三驾马车”,实现项目审批效率提升85%以上,企业跑动次数减少90%。
健全帮办代办体系。健全线上线下帮办代办体系,搭建企业群众和审批部门间桥梁,推行咨询导服及帮办代办伴随服务、跟踪服务等,提高审批效率,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10次,最大限度减少了企业、群众跑腿次数。打造联合辅导制度。针对工程领域项目竣工验收方面,为企业负责人提供“面对面”辅导服务,以梳理流程等为主,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周期,推动项目验收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该市累计为37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142次,组织开展联合辅导17次、建设方案联合设计审查会议1次。推进政策直达快享。召开企业政策直达平台建设专题工作推进会,开展政策讲解与实操演练,持续推进政策直达平台建设;强化部门职责,积极开展政策直达平台系统维护、账号开设和权限分配等工作;梳理各部门近年来惠企政策发布情况,现场指导业务部门人员政策填报。平台上线以来,该市累计开展现场培训会3次,梳理各类惠企政策30余条,平台累计录入政策13条。
焦作孟州市包保重点工业企业
助力实现“开门红”
年初以来,孟州市各工业企业抢抓生产、赶制订单,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孟州市通过多种措施包保重点工业企业,助力企业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是强化服务保障,助力企业开工提速。春节假期后,孟州市各工业企业迅速恢复生产。政府坚持“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提前谋划部署,全面统筹调度,全力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工作,落实减税降费、稳岗就业等扶持政策,高效解决企业诉求。二是多措并举,推动企业满负荷生产。各级各部门常态化开展助企服务工作,持续抓好“一月一链”产销、产融、产学研、用工、产业招商、资产优化“六项对接”,强化企业培训,落实第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财政奖励资金等惠企政策。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通过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同时,强力实施要素保障提质工程,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完善常态化“政金企”融资协调机制,全力破解企业用地、融资难题。通过多种措施,孟州市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助力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开门红”,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鹤壁市城东园区打好组合拳 奏响“开门红”强音
为加速项目落地,鹤壁市城东园区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企业对中原光谷现有工业厂房进行考察,最终企业选定13号厂房作为项目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3亿元,实现税收约1000万元,员工总人数可达1500余人。这不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开发区光电子产业链,也提升了鹤壁市营商环境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是升规纳统,壮大经济引擎。为推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东园区扎实开展企业升规纳统工作。今年一季度,该园区成功助力海嘉等3家企业完成规上企业入库,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共计46家。二是统筹谋划,打通政策通道。以日常走访为契机,全方位宣传升规纳统对于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详细解读相关扶持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政策精准落地,有力引导小微企业向规上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协同摸排,助力企业成长。强化与区级部门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其生存与发展能力。针对年营收2000万元以上企业,开展多轮深入走访摸排,动态调整拟入统企业培育库,针对黔兆光电、乐达智能等“准规上”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目前,已梯次培育晟联新材料、海骊门窗等9家“拟升规”企业,确保成熟一家、入库一家,为园区长远发展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