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动态
河南省陶瓷艺术协会在平顶山市成立
4月3日,河南省陶瓷艺术协会成立大会在平顶山市举行。
省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宣读了河南省陶瓷艺术协会成立批文和协会选举结果,向省陶瓷艺术协会名誉主席、顾问颁发了聘书,对《平顶山市陶瓷产业人才引育行动实施方案》进行了政策解读。
会议指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陶瓷文明孕育、勃兴的沃土。省陶瓷艺术协会的成立将成为陶瓷艺术事业发展新的起点,将为弘扬陶瓷文化、繁荣陶瓷艺术、壮大陶瓷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动力。要把准发展方向,不断推动陶瓷艺术事业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要讲好陶瓷故事,深度挖掘河南陶瓷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要促进传承创新,推动陶瓷艺术从传统手工艺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型;要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河南陶瓷品牌。
2025安阳市对接京津冀招商引智推介会成功举办
3月26日,安阳市在北京举办2025安阳市对接京津冀招商引智推介会,聚焦河南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抢抓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主动扩大对内开放,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借力京津冀人才优势、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本,引进战略投资,吸纳人才精英,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蓄势赋能。
本次活动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兼顾招才引智、科技研发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精品钢及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展精准招商,达成了一批优质项目。活动现场签约项目80个,投资总额253亿元。包括招商引资项目36个,投资总额227亿元;技术合作类项目32个,投资总额7.75亿元;产业转移类项目5个,投资总额8.5亿元;文旅项目1个,投资总额10亿元;人才合作类项目4个;机构合作项目2个。现场发布安阳市340余家用人单位近10000个岗位招聘计划,其中包括102名博士后、128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需求,涵盖全市事业单位和重点企业等多个用人领域,释放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强烈信号。
鹤壁市高新区组织食品企业参加中国食材电商节
3月28日,首届良之隆供应链生态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食材电商节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为推动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鹤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织越汇、链多多、永达、禾盟、普乐泰等10余家知名食品企业组成“明星参展团”,携创新产品惊艳亮相,展现了鹤壁食品产业的强劲实力与品牌魅力。
展会期间,鹤壁高新区参展企业共接待全国各地商户3800余家,与100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订单150份,订单金额近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此次参展不仅为企业拓展了市场,也为区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助力鹤壁高新区食品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助企服务
许昌海关助力许昌首批中药材成功“出海”
近日,经许昌海关检疫合格,由河南森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800公斤天花粉、丁香等9类中药材出口蒙古,标志着许昌首批中药材成功“出海”。
为开拓国际市场,许昌禹州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河南森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春节前后和蒙古客户达成合作意向。这次中药材的成功出口,帮助企业顺利拓展了外贸业务,对进一步推动禹州中医药走向世界舞台具有重要意义。
禹州市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拥有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为推动中药材成功“走出去”,许昌海关搜集整理蒙古等市场入境通关政策和检验检疫要求、我国植物源性中药材的禁限类出口清单等,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规避风险、合规出口;“一对一”帮助企业做好原料验收、生产加工等关键工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保障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利用属地查检及云签发系统,点对点指导企业体验自主申报、智能审核、自助出证的全流程线上签发模式,实现“足不出户”开启外贸加速度。
济源示范区税务局创新服务模式
助推大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万人助万企”活动部署,提升服务质效,济源示范区税务局聚焦大企业发展需求,创新推出多项服务举措,助力企业迈入发展快车道。一是“点对点”定制服务,助力企业走好“特色路”。紧盯济源8条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定期梳理税收政策精准推送;制作办税指南,帮助资源回收企业便捷操作、准确享受;联合多部门开展政策解读会,现场答疑、协同解难;建立大企业涉税事项快速响应机制。二是“手拉手”共建服务,护航企业走稳“诚信路”。制定《重点企业税收管理指引》,针对性开展财税培训;开展税务风险内控共建活动,量身定制“一户式”税收风险内控服务手册,帮助企业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三是“1+N”专业服务,赋能企业抢跑“创新路”。创新扁平化服务模式,前端设置首席纳税服务员专人对接,后端组建跨部门综合服务团队,提供“专事专报、专项分析”等精准服务;辅导企业规范研发费用归集,确保税惠政策应享尽享;针对2家拟上市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破解上市过程中的涉税难题。通过系列举措,税务局走访大企业52户次,开展政策解读会2次,解决涉税问题6项,推动税惠政策精准直达市场主体,提升了大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经验交流
郑州市上街区发力特色产业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郑州市上街区近年着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今年以来,上街区持续以开放激活力,用平台聚资源,高水平建设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大力发展以通航产业为核心的低空经济。一是加强服务保障,配合做好上街机场“投、建、营”一体化管理,着力建设全省通用机场网络主枢纽,推动中国飞龙总部及主运营基地全部搬迁入驻。二是做强低空飞行器制造业,大力引进通航飞机制造企业和高端人才,力争低空经济产业园一期首批入驻企业15家以上,建成郑州海王年产20架地效翼船项目。三是做强低空运营服务业,支持河南三和等企业做大做强,突出中国飞龙的龙头带动作用,巩固提升航空护林、飞行培训、应急救援、国土测绘等行业领先优势。聚焦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服务三个领域全方面发力,强化“低空+”在应急、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多场景应用模式,推动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争创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信阳市“企业帮帮团”服务模式
开创政务助企新篇章
信阳市潢川县通过主动服务、靠前指导的工作模式,着力破解企业办事堵点。“企业帮帮团”成立以来,累计收到企业感谢信43封,锦旗7面,企业满意度持续攀升。
一是组建“企业帮帮团”队伍。业务骨干成立“1+N+N”帮办服务团队,即1名潢川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牵头,多名部门首席和多名窗口业务能手,形成跨部门协作机制。团队成员涵盖企业登记、工程审批、税务办理等8大业务板块,实现全流程服务覆盖。二是开展“三进三同”行动。实施“进企业、进项目、进系统”的“三进”工作法,与办事人员“同操作系统、同整理材料、同体验流程”。累计走访重点企业32家,现场指导操作78次。三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创新实施“当日采集、当日会商”的问题处置制度。针对企业反映的12项高频问题,如“对扶持政策的知晓度不高、对新系统的操作不熟悉等”,召开专项协调会3次,现场解决问题8项,协调处理跨部门事项4项,对需上级支持的3项技术问题建立跟踪督办台账。依托“潢企通”问题反馈小程序,设置“扫码评价-自动分办-限时处置-智能回访”四步闭环流程。
三门峡市持续打造亲清政商关系
助推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三门峡市持续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松绑减负”,为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提升企业服务,帮扶企业解困。开展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市纪委监委派驻16个纪检监察组,轮流开展“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常态化值班;建立完善39名市级领导牵头的88个重点项目分包推进、重点项目月调度两项机制,2024年共协调解决重点项目问题33个,推动108个项目达产达效。深化数据共享,提升服务效率。围绕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整合部门资源、打通信息壁垒,依托全程电子化服务平台,推行经营主体开办、信息变更(备案)“一件事”。目前,经营主体开办申请材料由12项减至7项;加强信贷数据共享,因“数”制宜创新“崤函e贷”,实现“用数不见数”的大数据贷款,大幅降低企业融资门槛,累计3万家个体工商户受益;优化跨境贸易数据共享,深化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行通关无纸化放行模式,报关单位备案实现全程网办。精简行政许可,推动事项落地。深化“五减一优”工作,推动行政许可事项精准落实,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实现“最多跑一次”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减少申请材料。推行即来即办,减少群众跑动次数,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帮办代办等服务,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