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许两地再续校企合作新篇章
为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在许昌落地转化,赋能本地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许昌市科技局、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许昌工作站组织开展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需求对接活动,通过专家现场深度问需,解决企业技术瓶颈。
活动中,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合作部主任闵华带领专家团队深入长葛市、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禹州市、襄城县、建安区、鄢陵县等地,为河南旋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开展技术需求深度对接。专家们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和研发一线,详细了解生产工艺、技术瓶颈和实际需求。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具体技术难题、产品研发、工艺优化、新材料应用等展开了热烈讨论。企业对专家们的指导表示高度认可,并就下一步开展联合技术攻关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此次活动是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许昌工作站正式运作后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上海理工大学专家团队持续、精准的技术赋能,有效破解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为许昌产业发展布局注入了强劲科技动能和创新活力。
漯河市“三措并举”以知识产权护航企业创新发展
漯河市深入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金融赋能,构建知识产权融资“新生态”。创新建立“政策引导+精准服务+多方协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打通融资堵点。今年以来,已助力19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7亿元,同比增长132倍。二是问需解难,搭建知识产权交流“直通车”。组建知识产权问需小分队,推行“一线工作法”,“一对一”上门征集企业需求、指导海外维权、讲解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等。目前,共对接企业249家,指导企业备案92家,化解海外商标侵权、专利布局等9项实际问题。三是政策集成,打造知识产权惠企“爱心菜单”。汇集全市17个政府部门的11个类别、104条惠企政策,制作成“爱心菜单”,动态更新并实时向企业精准推送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海外维权等惠企政策,截至目前已帮办相关事项265人次,53家企业成功享受惠企政策。
★助企服务
洛阳市多渠道强化涉企行政执法监督
洛阳市畅通涉企执法问题收集渠道,凝聚执法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合力,构建多渠共通、多策共管、多元共治的涉企执法监督工作模式,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一是注重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出台《关于促进政协民主监督与政法工作协同联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政协委员纳入行政执法监督队伍,以民主监督“第三视角”优势提升执法监督公信力。推动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向乡镇延伸,已聘请市级监督员30人、县级228人、乡级1047人,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特邀监督员的全覆盖。二是打通企业群众监督渠道。制定《洛阳市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和《洛阳市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息共享工作办法》,建立“1+9”的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共享机制,打造“民有所呼、督有所应”的监督生态。三是严肃问责强化监督约束。树立“有权必有责、失职必追究”工作导向,以涉企执法行为的程序合规性、裁量合理性、决定合法性为重点,逐一排查问题线索,视情节轻重依法问责。截至目前,已对15起行政败诉案件、11起行政复议纠错案件启动问责程序,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案件线索7个。
济源示范区“三措并举”助力企业申报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济源市示范区工科局、财政局创新服务举措,全力支持本地企业申报2025年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河南中原特钢、豫光冶金机械、金利重工等3家企业4个重点项目已通过市级审核,正式向省厅推荐申报。一是专班服务,当好企业申报“辅导员”。成立专项服务专班,针对企业申报过程中遇到的“证明材料多、专业性强”等难题,实行“一对一”辅导,累计修改完善申报材料10余处,确保申报材料规范完整。二是精准施策,做好政策落地“助推器”。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组织行业专家对申报项目开展技术论证;建立“财政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企业配备专属服务团队。通过全流程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企业申报成功率。三是重点培育,打造装备制造“新名片”。此次推荐的重点项目各具特色:中原特钢的高压管项目填补国内空白,豫光冶金的大极板装备能效大幅提升,金利重工的风电起重机助力新能源发展。这些项目均经过严格筛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
三门峡义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五步”工作法赋能助企服务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义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创新推行“宣、争、联、办、优”五步工作法,以全流程精准服务为抓手,推动“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亮点频现。
一是精准滴灌“宣”。组建“惠企政策宣讲团”,采取“上门送策+集中宣讲+线上推送”三位一体模式。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30余次,组织园区专场宣讲会2场,覆盖300余人次;同时搭建线上政策服务平台,定期推送政策解读视频、申报指南等。二是靶向发力“争”。建立“政策申报专班”,对企业进行“一企一档”精准画像,量身定制申报方案。强化与财政、发改等部门协同联动,开辟资金申报“绿色通道”。今年已帮助羲和化工等9家规上企业斩获省2025年一季度满负荷生产奖励150万元,帮助8家企业共9个项目争取到三门峡市2024年“三大改造”奖补资金626万元,推动金裕机械等2家“专精特新”企业揽获60万元专项奖励。三是多维驱动“联”。举办产销对接会6场,促成60家企业达成3000万元意向订单;开展产融对接9次,协调金融机构授信5.82亿元、投放贷款2.49亿元;组织用工对接7场,新增技能人才1583人;推动6所高校专家团队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破解技术难题12项。四是闭环攻坚“办”。设立24小时服务专线,对企业反映的融资、用工、审批等难题,实行“一问题一专班”攻坚。为瑞能化工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48小时内完成两级多部门联审;助力瑞辉新材料获批1000万元低成本贷款。五是长效提升“优”。建立“包联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助企干部包联企业,确保企业包联不断档。定期开展“助企服务回头看”,对已解决问题进行跟踪问效。建立企业服务评价体系,将企业满意度纳入部门考核,以制度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开封市祥符区助力企业筑牢安全防线
为助力企业筑牢安全防线,7月8日,开封市祥符区罗王镇组织部分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对罗王镇安全生产工作展开全面督导视察。此次视察重点围绕企业用工情况、生产安全及消防安全等领域,旨在深入排查安全隐患,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代表们深入祥符区中裕棉业、开封纯香麦坊面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用工管理情况,仔细查阅员工劳动合同、用工台账,询问企业在用工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劳动法规,是否存在违规用工、未发放工人工资等现象。同时,针对企业生产车间,代表们重点检查了各类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以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在消防安全方面,代表们对企业消防设施配备、消防通道畅通情况、员工消防安全培训等进行了细致检查。针对视察过程中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问题,代表们当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相关企业立即行动,落实整改责任,确保安全生产无死角。
★经验交流
省药监局以优质政务服务激活产业创新引擎
近年来,省药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通过机制创新、服务升级、资源整合等系统性举措,全面助推全省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审批效能。针对郑州航空港区医药产业发展需求,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承接药品注册、医疗器械备案等省级审批权限,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同步成立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郑州航空港分中心,构建“审评—查验—检验”一体化服务体系。深化助企机制,培育产业动能。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实施“四个发力”帮扶: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持续发力,筹调配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大力支持药械重大技术创新、专业化平台建设、产品研发上市等;在培育龙头企业上持续发力,常态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聚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产品研发、为企业纾困解难等,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精准服务;在做强重点产品上持续发力,优化提升审评审批效能,推动本土创新产品尽快上市;在构建创新生态上持续发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研发创新平台,推动医药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创新成果涌现,产业能级跃升。通过药监部门的倾力帮扶,全省医药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天方药业1类创新药TPN729、YPS345分别即将完成Ⅲ、Ⅱ期期临床试验;华中正大生物基发酵丁酸转化率全球领先,立诺制药头孢系列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后羿制药生产的超级泰乐菌素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焦作市扎实开展涉企案件专项评查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焦作市组织对法院涉企民事、执行案件开展专项评查,排查整治涉企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发挥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作用。截止目前,共评查案件110件、发现整改问题案件26件、依法导入程序纠正案件4件、推动建章立制29个。
完善机制,夯实案件评查工作基础。出台《中共焦作市委政法委员会案件评查实施办法(试行)》,成立由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政法单位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市委政法委、市政法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全市案件评查工作领导小组。精准聚焦,直击涉企司法痛点难点。聚焦企业反映强烈、司法质效不高等重点诉讼环节,重点抽查企业上诉的二审案件、涉企“终结本次执行”案件等5类案件,并着重审查是否存在逐利司法、长期挂案不结等4方面问题。多维把脉,提升涉企评查工作质效。采取集中评查、交叉评查等方式对110件涉企民事、执行案件开展评查,市本级案件由市检察院评查,县(市、区)案件采取“推磨式”交叉评查,疑难复杂案件由市检察院提级评查。对初评发现的问题案件及评查“零问题”法院的全部案件,由市检察院通过逐案听取汇报、集体研究讨论、检察官联席会议等方式开展复查复核。协同联动,凝聚合力释放监督效能。组织焦作市法院、市检察院3次召开执法监督联席会议,曝光个案问题,研判类案风险,促进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内部监督贯通融合。针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检察机关精准制发检察建议4件,推动诉讼程序规范化。闭环整改,筑牢涉企公正司法防线。建立问题案件整改评估工作机制,要求政法单位全面剖析问题成因,制定整改办法,并向整改工作滞后的县区下发《工作提示函》。围绕执法办案、审判制约监督等方面,市县两级法院建立完善《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29项制度机制,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转化为制度实践,推动涉企司法环境持续优化。
濮阳市五项举措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濮阳市实施5项举措,助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聚焦工厂建设、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等8个环节40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在今年年底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二是加快实施产业提质升级行动。围绕全市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家居等传统产业和本地特色产业,量化科技创新目标,实施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推动龙头企业扩产提效、提质升级、链式发展,加速推动各类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三是加快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聚焦新型耐火材料、新材料产业、现代轻纺产业,生物基材料产业、等重点产业,主动对接先进地区,分层次推进培育提升,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四是加快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行动。建立“大招商”体系,紧盯关键产业发展趋势,在补齐空白节点、提升配套能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上寻求突破。着力巩固引领型开发区竞争优势,加强主导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能级;提升成长型开发区集群层次,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推动产业集群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强化创业型开发区集群培育,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五是着力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认真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大走访活动”,集中查找突出问题,推动个性问题个性化解决、共性问题政策性破解,帮助企业更好开拓市场。深入开展惠企政策进企业专项活动,积极为企业争取资金支持,严格执行“企业宁静日”要求,依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保障民营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各类要素保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