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创客中国”河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许昌市分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8-11 10:45 信息来源:省“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专班

  近日,由许昌市工信局主办的第十届“创客中国”河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许昌市分赛成功举办。此次比赛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持续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此次比赛聚焦智能电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装备等许昌优势产业领域,挖掘筛选出20个项目进行线下路演,邀请产业专家和创业导师担任评委,围绕各个项目的创业团队、企业情况、商业计划、实施情况和现场路演表现等方面的综合水平进行评分。此次比赛不仅是许昌市中小企业创新实力的集中展示,还是各级工信部门为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搭建的项目孵化、产融对接、协同创新综合平台。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持续完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库,聚焦重点领域对优质项目和团队实施精准扶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开封市尉氏县扎实开展“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 推动加强社会治理”专项行动

  近期,开封市尉氏县四大班子领导、法检两长深入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及分管领域,集中开展“学查改,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加强社会治理”行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现场办公等形式,对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系统整改,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高位推动部署,全面排查起底。全县紧密结合“学查改”系列专项行动要求,严格对照“五基四化”及16个专项行动等重点任务要求,在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突出问题排查。此次行动旨在以大排查推动全县社会治理问题的大起底,精准识别风险点,为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奠定坚实基础。领导一线把脉,精准掌握实情。县领导下沉一线,深入企业车间、城乡网格、基层党支部等,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困难与诉求,掌握第一手情况,为精准施策筑牢基础。狠抓整改落实,务求见底清零。经过深入排查,初步梳理出社会治理领域突出问题40余条,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物业管理、土地纠纷等具体领域;并涉及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事项。针对排查问题,建立整改台账,精准制定措施,对能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到位,需要协调解决的,限期7月底前整改到位。

  ★助企服务

  郑州市金水区念好四字诀 推进走访活动落地见效

  郑州市金水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念好“实、快、准、严”四字诀,推进大走访活动落地见效。“实”字打底深入调研。走访干部化身“政策宣讲员”,确保惠企政策应知尽享;化身“问题收集员”,坚持“走下去、面对面、一对一”标准,深入不同规模、行业企业,实施差异化走访策略,精准识别问题,建立清单台账。“快”字为要闭环解忧。针对企业诉求,不拖不等,主动作为,积极担当,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建立台账,转交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准”字发力滴管政策。梳理汇总科技、金融、自贸区等惠企政策,分门别类制定政策明白卡,针对企业所属的不同行业,逐条匹配政策。“严”字当头锤炼作风。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督导,坚决杜绝层层加码现象,坚持“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做好走访与服务同步,切实提升走访活动实效性。

  洛阳市持续推进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作

  洛阳市聚焦完善培育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生态三大重点,持续推进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作。

  培育机制方面。建立市县联动体系,市级设立约100家企业培育库,县区同步建立本地培育机制,构建“智慧岛—科技产业社区—开发区”孵化链条,助力初创企业成长。企业竞争力提升方面。借助国家新型技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政策,重点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引导其向“制造+服务”模式升级,加强管理咨询、企业家培训,全程服务中硅高科转型升级二期等项目。产业生态优化方面。推动企业融群入链,围绕宁德时代洛阳基地、百万吨乙烯项目补链延链,筛选优质企业纳入龙头供应链;强化产学研协同,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发挥龙门实验室等平台作用;利用“双试点”资金,建立专项投资通道,推广“科技副总”等引才模式,保障技能人才供给。

  目前,首批35家“四新一装备”领域高成长性企业发展良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1%,预计全年新增超10亿元企业4家、超5亿元企业5家。

  平顶山舞钢市入企服务 帮助解决急难愁盼

  舞钢市在助企服务、真抓实干中一体推进学查改,成立以12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安排30名县级干部及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包联辖区206家“四上”企业,同步设立综合、问题搜集、转办督导、宣传4个专项小组,健全“周调度月研判”机制,通过闭环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近日,舞钢市相关负责人到辖区企业调研,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列出清单,并明确时间节点解决到位。领导班子率先带队深入舞钢公司等重点企业一线,通过现场办公为企业纾困解难;包联干部践行“四不两直”工作法,走进生产车间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问当下、谋发展,精准掌握企业诉求。截至7月25日,该市已进入全部206家“四上”企业,累计搜集问题24个,其中9个现场解决,12个转办相关部门,剩余问题正加快办理,通过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形成闭环处置机制,有效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入企服务期间,舞钢市召开研判会3次,主要领导督办,打破层级、部门壁垒,为难点问题解决提供保障,确保每个问题都有跟踪、有反馈、有结果,直面企业需求,真正压实责任链条,把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作为落脚点,以务实作风助推高质量发展。

  济源财政打好“组合拳”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财政局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通过政策加力、资金赋能、服务优化等组合拳,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落实惠企资金,强化服务支撑。认真落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济源豫西北创新高地和新材料强市建设。上半年兑现企业各类资金1.34亿元。二是发放贴息贷款,带动就业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财政贴息。截至6月底,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6笔4093万元,创业带动就业152人;返乡创业农民工102人,贷款1995万元,累计支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248.37万元。三是开辟采购通道,释放政策红利。专属赛道精准扶持,针对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采购通道,200万元以下货物服务、4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全部面向中小企业开放。上半年,示范区政府采购为中小企业释放专属采购规模超过1.2亿元,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金额占全部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比例突破90%。四是深化助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企业会计准则、防范电信诈骗、政府采购政策解读等培训6次,帮助企业深入了解财政新政策和要求。该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分包企业,宣讲财政补贴、“两新两重”、产业扶持等惠企政策,倾听企业在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政策兑现等方面的困难和建议,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经验交流

  信阳市技能培训赋能就业创业

  今年以来,信阳市积极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不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上半年,全市已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1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5万人。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将服务“6+11+N”产业链群建设作为战略目标,紧扣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建筑等主导产业用工需求,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培训、以工代训等示范培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二是产教协同深度融合。信阳市技师学院与比亚迪共建新能源产业学院,采用“校企双元、工学结合”模式,企业深度参与课程研发并提供师资、装备,打破教育与产业壁垒,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三是打造人力资源品牌。重点打造信阳菜师傅人力资源品牌,围绕《“信阳菜”人力资源品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培训引导,做大做强信阳菜师傅人力资源品牌。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酒店餐饮类培训2300人。

  濮阳市华龙区聚焦数据赋能与产业升级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濮阳市华龙区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在数据赋能、企业培育、资金支持、“三化”改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数据赋能行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华龙区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建立数据标注企业库,构建“龙头引领+专精特新”产业梯队。实施“企业数据效能专项提升行动”,加快推动省级数据标注基地创建,培育壮大数据标注产业,以数字化转型带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二是梯度培育体系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完善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加快推动优质工业小微企业“升规纳统”,紧盯市定年度16家入库目标,把25家临规企业纳入动态培育库。绿色制造成效显著,培育省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5家。三是资金支持赋能企业提质增效。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对达到政策奖补条件的企业进行精准研判,专人上门进行政策指导。上半年为中原特车、恒美科技油脂、东方龙等9家企业兑现满负荷生产奖励140万元,为天地人兑现国家重点“小巨人”奖励20万元,为锐驰高科、科美塑料两家企业拨付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资金182万元,为中原总机,国胜机械申请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2000余万元。四是“三化”改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实施“三化”改造项目10个,概算投资 20.4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 亿元。上半年,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5个项目已投产,完成投资额度占年度计划的55.93%。

  驻马店打造医药链群发展新优势  助推“中国药谷”建设开新局

  近年来,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起点编制驻马店中国药谷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医药链群发展对于打造“中国药谷”、建设中国医药创新基地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链群发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落实医药产业链“方案+图谱+清单”,健全全产业链推进机制,发展生物医药制造新模式。推动四大专业园区高标准建成,快速形成医药产业集群。二是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核心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利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驻马店基地建设机遇,把园区快速建成人才成长高地。三是强化支持,打造投资融资高地。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医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创新创业项目扶持等。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园区入驻企业的信贷投放,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四是提档升级,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健全促进企业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组织科研机构与园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