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取得实效,加快河南省道路低碳建设养护中试基地已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在禹州市得到更多场景应用,助推城市道路更新步伐,7月31日,许昌市委社会工作组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河南万里交科智能产业园举办加快河南省道路低碳建设养护中试基地新成果转化应用交流会。禹州市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公路事业中心,驻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和十余家住建、交通企业参加。
参会单位和企业对河南交科集团道路低碳养护建设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绿色环保、成本效益表示肯定,表示将积极推进中试基地技术成果在许昌市公路交通和城市道路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帮助企业扩大新技术应用市场,助力许昌交通行业发展提质降本增效。4家金融机构将组建团队与公司对接,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和金融支持。
洛阳文旅产业银企合作暨资源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近日,洛阳市“洛YOUNG文金荟”文旅产业银企合作暨资源对接活动成功举办。该活动旨在通过搭建政银企对接、项目推介融资、产业培育发展等平台,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活动包含签约、路演、培训等环节,促成供需双向对接。工商银行洛阳分行、农业银行洛阳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与洛阳文旅重点企业签署融资协议,项目覆盖文化创意、休闲度假、文商旅街区、高端餐饮、研学实践等领域,为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路演环节,龙门客栈、凤舞神都、大河荟、在河之洲等特色项目集中展示了洛阳“高端住宿、演艺经济、体验经济”新布局,企业分享了资本运作、金融服务创新及“流量变现”等思路。活动还特邀专家开展《产融结合战略助力文旅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专题培训,深度剖析文旅产融结合战略。现场设置自由对接洽谈区,方便金融、保险机构与文旅企业“一对一”洽谈合作。
该活动未来将作为洛阳特色品牌持续开展,搭建全市文旅投融资高端平台,促进资金与项目结合、金融与文旅共融,为洛阳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城市助力。
★助企服务
省药监局医证赋能解难题 创新驱动促发展
近日,省药监局联合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医证赋能解难题 创新驱动促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医证贷”产品发布会。此次活动聚焦医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痛点,旨在提供更精准优质的服务,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省药监局创新施策,多维发力。一是打造“四项举措”制度供给体系,筑牢产业发展根基。通过“筑平台、建通道、优服务、创环境”,持续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竞争力提升。深化供给侧改革,不仅在法规宣贯、审评质效、流程再造上发力,更联合金融机构探索“资源价值化”模式,将数据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资产。二是打通“双向赋能”链路,激活产融结合效能。依托省药监局行政许可系统,推动医药企业经严格审评审批、凝结大量资本与科研投入的药械证书,转化为金融融资能力。这一举措既激发产业金融活力,又提升金融服务产业能力,实现金融业与医药产业的高质量融合。三是构建“多方协同”生态,凝聚发展合力。当前正处于河南生物医药追赶提升期、医疗器械迈入黄金发展期、化妆品产业迎来快速成长期,既需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更需政银深化合作,引导企业拓宽融资路径、增强融资能力,“政、金、产”多方协同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此次省药监局与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探索的“证书赋能”融资模式,已在航空港区先行先试。这一创新实践为医药企业开辟了融资新路径,为企业在港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优条件,助力共享港区高质量发展红利,引领河南医药产业迈向更高台阶。
新乡市“联合验收预辅导+多部门协同” 破解项目竣工难题
今年以来,新乡市实施“联合验收预辅导+多部门协同”破解项目竣工难题。一是流程再造强攻坚。建立“一窗受理、联合勘验、数据共享”机制,将原本分散在自然资源、人防、消防等部门的独立验收整合为“一站式”联合验收。验收周期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企业办事跑动次数减少80%。二是精准辅导解企忧。首创“前置辅导+全程陪办”服务。验收前,组建专业团队上门开展“一对一”指导,围绕验收标准、材料规范等关键环节逐项解析;验收中,协调多部门同步核查、现场答疑,确保一次性通过。三是典型案例显实效。延津县主动上门开展预辅导,协助某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协调自然资源局、人防办等部门联合勘验,仅用2天即出具验收意见,企业同步完成竣工备案,顺利实现按期交房。目前,延津县通过新机制已完成4个项目竣工备案,验收通过率100%,企业平均节省时间成本15个工作日。
焦作市财政局举办专题培训 赋能企业财务合规发展
为深入推进《新会计法》的贯彻实施,精准落实焦作市“万人助万企”活动中“纾困解难、赋能发展”的工作部署,7月22日,由焦作市财政局主办,河南省会计学会、河南省总会计师协会、焦作市财政会计学会联合承办的《新会计法》专题培训成功举办。市属国有企业、五城区重点企业会计骨干等共计180余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紧扣焦作市“万人助万企”活动中企业集中反馈的“会计政策更新滞后”“新规实操衔接不畅”等共性痛点,特邀河南省会计领军人才陈芳老师为大家授课,为企业精准把握新规要点、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提供系统性指导。
此次培训是焦作市财政局深化焦作市“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具体行动,通过政企联动、专业协同,精准回应了企业在财务合规领域的迫切需求,有效帮助企业厘清了《新会计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下一步,焦作市财政局将继续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收集整理企业在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难题,联合会计领域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服务,把服务延伸到企业需求最前沿,确保新法规在企业落地过程中“有问必答、有惑必解”,真正让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规范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焦作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财务合规新动能。
周口市淮阳区企业家培育工程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为解决走访企业中发现的问题,精准服务企业发展,周口市淮阳区依托企业家培训基地举办企业家专题培训班,邀请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万杰、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李祺为80余名企业负责人授课,有效提升企业家能力素质,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近年来,结合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周口市淮阳区为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每年划拨3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方式,组织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以提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开展专题培训讲座52场次,培训企业家2200余人次;组织企业家赴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郑州比亚迪园区、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企业开展情景教学12次,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家战略眼光和发展视野。
驻马店市上蔡县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提升发展“加速度”
今年以来,驻马店市上蔡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聚焦政务服务提效、企业服务提质、监管执法创新等关键,实现了营商环境再改善。一是优化行政服务大厅,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全县41家审批单位2276项服务集中入驻,各办事窗口配备“好差评”评价系统,实现“一事一评”。目前全县9万多次的有效评价,主动评价率与差评整改率双双达到100%,尤其“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件量达4.4万件。二是精准服务企业,为251家重点“白名单”企业配备专属“保姆”。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大走访活动,走访收集的59项企业痛点问题已解决44项。针对企业用工需求,线上线下齐发力,“春风行动”提供岗位近2万个,216家企业成功招工超6000人。高效运转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截至7月底,累计促成授信超27亿元,政银企对接解决融资需求5亿多元。三是创新推出“扫码服务”小程序和涉企行政检查“一码通”。企业在生产中遇到难题,扫码提交后,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小问题当场解决,复杂问题一周给方案。重点企业“一企一码”,执法部门扫码入企、计划透明,企业扫码后能看检查内容、历史执法数据和检查时间,有效根治“重复查随意查”的顽疾,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经验交流
信阳市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提升
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信阳市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为核心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今年获得了省企业创新引导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奖补资金200万元,10家企业获得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奖补500万元。
一是夯实研发主体,培育创新梯队。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今年上半年,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346家,同比增长14.57%,增长率位居全省第5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73家,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80%,完成率全省第6位。二是强化平台支撑,加速成果转化。大别山实验室作为省级高能级平台,柔性引进“两茶”领域人才团队13个,启动实施了17项重点课题和30项开放基金课题;全市省级以上创新载体43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79家;加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举办系列重点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活动,促成22家企业与高校院所签约合作。三是深化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以项目申报为牵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今年已争取省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39项,申报2025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4项,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7项。围绕“6+11+N”产业布局,持续选派“科技副总”到企业任职工作,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济源示范区“聚焦、聚力、聚策” 推动招商工作高质量发展
济源示范区聚焦三大招商主攻方向,聚力“四个一”招商项目服务,聚策五种招商创新模式,持续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聚焦三大招商主攻方向。一是深化产业链招商。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现有主导产业,全面开展延链补链、扩链强链,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二是加快未来产业布局。依托科研机构、创新平台、龙头企业,抢滩人工智能、低空产业、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引育场景应用与科技创新等新质生产力项目。三是拓展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直播经济、首发经济等新业态,积极对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企业,打造高端服务业产业基础。聚力“四个一”招商服务。实施“一张图”产业引领。围绕电子信息、现代化工和纳米新材料等10大产业,编制产业招商图谱,今年共谋划发布重点项目148个。树立“一家人”服务意识。围绕企业需求,强化多部门沟通协作,加大政策宣讲,助力企业发展。为投资者和员工在健康体检、金融服务、假日关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做好各项服务保障。打造“一站式”高效服务。制定《招商引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南》,建立健全招商服务体系。组建“一团队”。组建一支“陪办员”队伍,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各项行政审批手续代办、陪办服务。聚策五种创新招商模式。强化以企招商,引导本地龙头企业壮大提升规模,开展补链强链招商。鼓励中小微企业靠大联强,提档升级。深化科技招商,加大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力度。创新资本招商,设立创业投资类基金,聚焦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实施场景招商,面向智能制造、健康养老、文旅等重点领域,积极搭建场景平台,以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为支撑,吸引更多创新性企业入驻本市。探索“飞地”招商,与沿海地区、郑州、洛阳共建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布局园中园、孵化器等载体,构建“要素自由流动、产业链条互补、政策精准匹配”的招商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