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持续推动企业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编者按:周口市以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为抓手,聚焦民营经济发展“四难”问题,在优化竞争环境、融资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上谋实策、提质效,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其中7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9.1%,居全省第三位。
今年以来,周口市深入开展包保服务重点企业、“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等活动,聚焦市场主体普遍关注的市场竞争平等难、融资问题解决难、政策措施见效难、政务服务规范难等“四难”问题的解决,政企互动、同向发力,精准施策、增效赋能,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一、优化竞争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一)完善审查机制。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及实施办法,构建了“部门自我审查、政府市场监管会审、重大政策措施政府牵头会商”三级阶梯式审查机制,持续压实责任链条。修订完善《周口市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办法》等制度文件,印发年度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工作要点,细化审查流程、标准及存档要求,确保了政策出台无歧视、无壁垒。
(二)提升审查能力。深入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外部监督,健全投诉举报回应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公布受理方式,建立问题台账,确保取得实效。同时,坚持统筹推进新增政策“增量审查”与既有政策“存量清理”,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确保市场环境的公平正义。
(三)规范招投标环境。重点排查招投标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设置、资质标准等规章制度,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有序清理影响招投标公平竞争的政策类文件,及时废止2项信用评价相关文件。严格招标项目备案手续审核,重点审查招标文件是否设置不合理壁垒等,截至目前,共抽查招标文件98个,招标人公平竞争审查率达100%。
(四)加强区域协作。以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牵引,积极协调我市川汇区、项城市和南阳市方城县市场监管部门,签署公平竞争审查跨区域合作协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审查协作机制。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帮助企业开展产销对接57场次,达成金额48.88亿元;淮阳区聚焦企业开拓市场需求,实施“企业参展、政府买单”专项行动,区政府拿出财政资金80万元,组织46家制造业企业参加大型展会6次,帮助企业促成订单金额1.2亿元。
二、优化融资环境,强化金融赋能
(一)加强信贷供给。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3113.52亿元,较年初新增221.77亿元,增速7.7%,居全省第3位。每周组织梳理县区重点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强化精准银企对接,累计授信59家、金额45.26亿元,投放57家、金额11.66亿元。指导银行机构修订完善尽职免责制度,覆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明确普惠小微贷款不良容忍度考核要求。近两年累计对708人次、涉及2.39亿元的小微贷款实施免责,“敢贷愿贷”氛围日益浓厚,金融服务质效提升。
(二)强化融资服务。创设《周口金融》全媒体平台,常态开展金融知识与政策宣讲,今年开展金融惠企政策宣讲128场次,发放金融产品手册、明白卡等7000余份。整合智慧金融与“信易贷”平台,依托大数据构建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结果与金融机构共享,截至2025年上半年,平台入驻金融机构34家,提供产品162项,助力702家企业获得融资7.85亿元;太康县利用小微企业协调机制,短时间内为2家企业发放贷款500万元,缓解企业资金需求。市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召开银企对接会283场次,惠及企业5283家次,投放金额113.51亿元;商水县建立“政府主导+银企联动”的县、乡镇(办)、银行三级专班协同机制,企业平均融资申请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
(三)健全担保体系。优化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重塑方案,推进机构资源整合,通过完善治理结构、优化发展战略、转变业务模式等,进一步提升担保服务能力。同步推进设立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资本金持续补充、代偿补偿和业务奖补机制,引导担保机构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
三、优化政策环境,稳定发展预期
(一)清理规范政策文件。严格执行《河南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宣布废止规范性文件53件,宣布失效34件,修改6件,有效解决政策打架、过期问题,保障政策环境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二)深化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发布《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行政执法主体的公告》,公布市级行政执法主体46家,清理执法资格571人。指导29家涉企执法部门依托省级系统梳理认领执法事项2078项,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三)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工信部门专题解读满负荷生产、制造业支持政策,为99家企业兑现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1510万元;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完成399家企业数字化诊断服务,全市制造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已达90%,并在全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发改部门梳理汇总25家单位244条惠企政策,建立台账跟踪落实,确保红利精准直达。行政审批部门推行“免申即享”服务,整合涉企政策信息和主体数据,组织部门培训提升操作能力。财政部门“进园区、入企业”送政策上门,科技部门发放《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千余册,宣传高企培育、创新平台政策,商务部门联合海关为40余家外贸企业宣讲外贸进出口政策,扩大政策知晓度。
四、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质效
(一)规范行政检查。精简整合涉企检查事项,推进跨部门联合检查,建立企业生产“安静日”,推广“扫码入企”、“访企不扰企”模式,在全省“学查改,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宁给予了肯定。目前,全市各级105家监督执法部门,走访企业112家,抽查案卷1708卷,反馈并督促整改问题433个;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28次;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182件;开展部门联合抽查1103次,通过执法检查报备、整合联动执法,有效减少了对企业的重复检查和多头打扰。
(二)推行柔性执法。全面梳理并广泛应用“四张清单”:梳理“不予处罚”事项2212件、“减轻处罚”640件、“从轻处罚”3047件、“不予行政强制”179件;实际适用办理减免金额共计1469.79万元。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梳理事项1171件,适用办理20777件。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516件,减免金额1430.23万元,惠及企业超千家,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严控涉企收费。优化涉企收费目录及项目,建立健全清单管理制度并依法公开,确保收费透明。加强第三方服务(测试、评价、验收等)监管,明确行业标准和收费规范,建立资质审核、服务评价机制,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强制服务行为。常态化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聚焦政府部门下属单位、协会商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畅通举报渠道,对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零容忍”,依法从严处罚。
(四)提升服务效能。依托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按照“需求导向、急用先行、分类推动、成熟一批、归集一批”的实施路径,加强各部门政务数据汇聚共享,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四电”数据的全量归集、共享、应用和互信互认。严格落实“12+N”第一批、第二批国家重点事项清单,高标准完成省级确定的科技型企业创新扶持、企业用工等河南特色“一件事”。西华县推进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0.5个工作日内,为低空经济产业园内的企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平均缩短办理时间6.5个工作日。
下一步,周口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学查改,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大会精神,持续深化“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成果,常态长效深化服务,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健全完善常态工作机制,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