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性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洛阳市打造“洛e融数智金融服务平台”2.0版。平台形成“1个平台+2个信用评价体系+N个信用应用场景”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着力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题,为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动能”。
一是完善线上便捷融资功能。开发“智能申请”模块,根据企业融资额度、期限、用途、担保抵押等关键要素,帮助企业从200余款信贷产品中智能匹配最优产品,省去中间环节和费用,实现融资诉求“一键直达、精准速配”。二是构建全景信用池。贯通13个政府部门、67项涉企数据(工商、社保、不动产等),建成1300多万条信息的基础数据库,显著降低金融机构尽调成本。三是优化信用评价,精准画像赋能。首创“企业+农户”双维智能评价体系。企业端从5个维度细划12级信用等级,新增财税分析强化风险预警;农户端创新“信用村+信用户”双向机制,融合11个村级与21个个体指标,助力银行预筛预授信。四是充分释放担保增信效能。发挥1500万元“政府性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分担金融机构风险,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对传统抵押担保的依赖,深化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将信用评分转化为“真金白银”。五是上线“洛阳资本市场服务”板块。开设上市服务咨询、股权融资发布、后备企业申报等功能,帮助企业通过平台直接链接交易所、股权投资基金和证券机构等优质服务资源。
平台自今年5月份上线以来,入驻银行机构29家、证券机构15家、基金20家、担保机构4家、上线金融产品234款;注册企业18.2万家,促成授信37.37亿元、放款25.9亿元。
新乡市用好“转、管、解”三字诀精准服务助企发展
今年以来,新乡市用好“转、管、解”三字诀,精准服务助企发展。一是“转”在实处,办税服务升级。统筹智税中心、智慧微厅与办税服务厅,构建三点智能互联立体网络,降低办税成本。强化导税预检分流,推行简事快办、免叫号服务,个税密码发放等9项简易事项即来即办。通过体验师参与、税源分局“点对点”辅导加强征纳互动,推动线上分流。今年上半年人工互动服务量4561次,同比增加675.68%。二是“管”在要处,强化合规意识。实施“重点突破+全面覆盖”策略,完善扎口监管,实现辖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统一管理。开展“执业每一课”培训,宣讲《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并通过入户走访、线上答疑等,协助机构完成信息采集、信用提升等事项。三是“解”在细处,精准响应诉求。通过定期走访、专属热线、税企座谈会,摸排并解决企业个性化诉求数百项。梳理同类问题,制定标准模板、开展专项辅导,推动同类诉求重复率下降79%,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跨越。
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举办优秀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专题讲座
8月29日,“宛商大讲堂——2025年优秀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专题讲座在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举行。来自各县(市、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星级企业及重点服务业企业等150余人参加。
本次宛商大讲堂紧扣当前全市民营经济工作重点,针对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痛点、难点,特邀国内知名经济和招商引资分析专家、开江独立经济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干部教育培训主讲周开疆教授,围绕《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路径》《DeepSeek大模型在企业场景中的深度应用》两大主题,结合数十年行业研究经验与大量国内外企业实战案例,剖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讲解了DeepSeek在企业中的应用,为民营企业家送上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 “知识盛宴”。
下一步,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将持续擦亮“宛商大讲堂”活动品牌,围绕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定期开展政策解读、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为南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信阳市聚力项目建设 培育优质企业 赋能产业集群特色发展
今年以来,信阳市以“一转带三化”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以梯度培育机制系统推进企业提质增效,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精准聚焦国家、省重大战略和产业方向,重点围绕产业链群培育和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统筹推进456个工业项目建设。1—8月,232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达到401个,完成投资479.04亿元。二是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制定《信阳市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按倍增、培优、育新三个层次分类施策,培育“4+20+100”优质企业梯队。今年以来,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47家,总数居全省第2;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9家、绿色工厂7家。万华禾香成功入选2025年度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三是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立足自身产业优势,持续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集群,新增罗山智慧小家电、淮滨时尚纺织2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培育国家级1个、省级6个;推荐2家集群(平桥区航空航天精密部件产业集群、光山县羽绒服装产业集群)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信阳毛尖作为全省唯一代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质量提升服务强企强链行动
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应企业之需,以“干货分享+精准帮扶”的形式,为企业送上质量提升“大礼包”,持续深入开展质量认证提升服务强企强链行动。一是组织专家入企开展帮扶。走访企业开展“同心交流”,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存在的瓶颈问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实地查看企业组织架构、生产现场、特殊工序、检验中心等“硬件”,了解企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软件”资料,找出企业存在的短板难点问题80余个,一企一策制定解决方案,编制整改提升台账,讲授质量体系相关知识,提升员工质量意识。二是邀请专家团队现场教学。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的产品质量、标签、标识问题,消费者投诉热点问题,邀请认证专家团队采用现场教学、规模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举办多期培训,参加人员累计达500余人,企业近200家。三是推行“认证贷+”服务。市场监管局和中国银行济源分行对接,推行“认证贷+”金融服务政策和特色产品,在“认证贷”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提质扩围,进一步拓宽融资新路径,深入帮扶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实现“质量提升”和“金融赋能”的精准衔接。
★经验交流
濮阳市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今年以来,濮阳市多措并举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941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66%。一是助企稳岗扩岗方面,通过强化政策供给、优化精准服务、落实惠企红利等提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0场,组织企业超5360家次,提供岗位超14.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超1.22万人次;为企业减征社会保险费1.48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各类补贴共计452.88万元。二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组织开展校园招聘及赴省内外高校专场活动,募集就业见习岗位8419个,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1004人;推动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建成返乡创业园区31个、“家门口”就业示范点45个,带动11万人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帮扶困难群体,实现8639名失业人员再就业、2828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三是技能培训方面,全市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17万人、高技能人才1.74万人;加强院校与企业合作,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家、省级4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省级6家、市级6家,濮阳技师学院等5个项目获批2025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获得省级奖补资金960万元。四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方面,拓展“互联网+就业”服务领域,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个人创业等“一件事”实现“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构建“4+14+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成4家市级零工市场、14家县级零工市场、77家零工驿站,实现零工服务市、县、乡、社区全覆盖;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服务,打造六大创贷品牌,推行“三天速贷”和全省首创的“掌上办”系统。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发放贷款5.02亿元,吸纳和带动8490人就业。
许昌长葛深化学查改精准发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葛市认真贯彻落实许昌市“学查改,服务保障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大会精神,持续深化“学查改”专项行动,赋能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学”筑基,做好学用结合。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施“一转带三化”,发展壮大“242”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长葛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98个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5.6亿元。启动“小微企业退宅、退村、退路入园”工作,6个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引导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28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累计办件量18211件,办结量居许昌第一位。以“查”破题,坚持精准发力。县级领导带头走访企业296家,科级干部走访企业647家,收集问题434个。针对个性问题,坚持县级领导牵头“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精准分类化解;针对共性问题,坚持从根源破题,以制度刚性堵塞管理缝隙。如针对大个头企业经营问题,坚持县级领导分包制度,把助企纾困作为工作重点,助推企业业务收入增长。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政银企合作,组织各类对接活动17场,覆盖271家实体企业,达成融资合作意向3.8亿元。针对用工难问题,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等活动89期,服务用工企业935家,提供就业岗位4.2万个。针对订单减少、销售渠道单一问题,举办“企业出海——拓宽海外市场培训会”,累计培训90余家外贸企业;组织8家企业参加第八届丝绸之路国家商品展会,推动陶瓷卫浴、顶墙装饰等产业进军中亚市场。以“改”见效,推动作风转变。举办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宣讲会等政策宣讲活动27场,累计为企业争取专项债券以及“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上级政策性资金项目11个,共2.6亿元。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持续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培育计划,今年新设市场主体5885户,总数为8万余户;新增“四上”企业31家,总数达910家,数量均居许昌市前列。
焦作市修武县强力推进“345”创新行动
今年以来,焦作市修武县科技局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345”创新行动,以创新主体培育、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育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组织百特产业园、威拓精密等19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年底达到56家,净增6家以上;培育世邦、云台中药等4家企业申报科创型种子企业。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培育虹纬纺织、锦隆彩铝、聚氟兴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北工机械1家企业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培育云台医药、多氟多智能装备等3家企业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铝基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指导中铝中州、华东电缆、鑫宇光、吉成磁电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育科技人才,厚植创新人才沃土。组织鑫宇光、龙昌机械、恒辉牧业等3家企业开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终期验收活动;组织奥润生物、华辰、惠源金属等7家企业开展2025年“科技副总”申报工作。深化科技惠农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组织县级科技特派员开展下乡指导服务以及各类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