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常态化坚持“周一见”机制经验做法
编者按:2023年起,信阳市建立“周一见”企业(项目)纾难解困市长办公会机制,市长直面企业,纾困解难,累计召开102期,研究解决335个企业(项目)682个问题;“学查改,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开展后,同步建立“周一见”政企恳谈会机制,市领导每周一分领域研究解决企业疑难问题,已召开11期69场,会商研究248家企业问题。
信阳市以“以企观政”为切入口,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在巩固“周一见”企业(项目)纾难解困市长办公会机制的同时,常态化推行“周一见”政企恳谈会,搭建起高效、直接的政企沟通平台,着力破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以务实举措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坚持纾难解困市长办公会机制。2023年起,信阳市建立并坚持“周一见”纾难解困市长办公会机制,围绕制约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的疑难问题,每周一晚由市长主持,企业事项涉及的分管副市长、相关县区和部门负责人参加,与企业家面对面,研究解决制约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重点精选题。坚持“惠企为要、小口切入、直击要害”要求,建立常态化企业问题收集和调研机制,重点围绕制约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以及省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国债项目等“九类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精准选题,累计收集议题500余个。二是深入研究解难题。对收集的企业(项目)问题,深入现场调研,摸清问题根源症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解剖麻雀式”研究会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路径和可量化可掌控的时序责任方案,形成拟提交会议研究的重点议题清单。两年以来,累计召开102期,研究解决335个企业(项目)682个问题。三是跟踪督办求实效。每次会议形成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市政府督查专班建立督办台账,实行全流程跟踪协调和企业回访。每次周例会“第一项议题”就是听取前期例会议定事项进展情况汇报,及时掌握诉求的办理速度、解决情况、企业满意度,对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再研究推进。
(二)常态化举办政企恳谈会。“学查改,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开展后,信阳市设立营商中心,打造企业服务专区,常态化举办“周一见”政企恳谈会。一是“全方位”受理诉求。周一至周五,企业可随时到营商中心反映其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困难。同时,结合“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多种渠道收集企业诉求,作为政企恳谈议题的重要来源。二是“全链条”闭环管理。对企业问题建立台账,分类梳理,分别提交分管领域市领导,每周一晚,市领导将企业家“请过来”面对面交流,“点对点”研究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立即解决;涉及多部门或情况复杂、需深入研究的,明确牵头单位协调推进。市政府各督查组对企业问题办理情况全程跟进督办,直至企业满意,形成企业问题“提出—受理—办理—反馈”闭环。目前,已召开11期69场,接待企业248家,研究解决394个问题。三是“零成本”共享空间。在受理解决企业问题的同时,营商中心免费开放会议室,为企业小型洽谈、中型培训、大型路演等提供场地支持和增值服务。全市企业、商协会、民办非企业通过线上(信好办)和线下两种途径,提前1天即可预约使用,已吸引50余家企业举办培训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形成“政企互动+企业自治”的服务生态。
二、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工业经济平稳运行。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9.3%,均居全省第2位;累计完成工业用电量4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99%。1—7月,全市规上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成长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4%、6.4%、5.0%、3.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2.3%,较上年底提高1.8个百分点。
(二)针对性解决个性问题。通过“周一见”纾难解困市长办公会、政企恳谈会机制,集中解决了一批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融资需求、政策兑现、要素保障、手续办理等问题。例如,帮助100余个企业(项目)解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补资金、欠款约13.4亿元;信钢公司土地、生产用水、欠款等问题得到“打包”解决;鼎润科技三期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问题由点到面,开发区10项区域评估工作全面完成;帮助天瑞水泥解决了马畈镇矿区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解决了华阳长青生产原料废矿物油供应问题。工业项目加快建设,1—8月,荣海智能装备产业园、天地和镀锌板等232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达到401个,完成投资479.04亿元,万华生态新家装产业园项目、华阳长青废润滑油、中亿丰系统门窗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不断积蓄发展后劲。
(三)政策性化解共性问题。聚焦中心城区工业和仓储物流项目手续办理历史遗留问题,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九部门联合印发《信阳市中心城区工业和仓储物流项目手续办理遗留问题处置意见》,为47家企业完善了土地、不动产登记等手续,涉及土地面积2563亩、厂房等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盘活企业资产10.28亿元,让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围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问题,出台《信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2000万元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以免申即享方式,先后为87家企业兑现定额奖励类资金750万元,为20家企业兑现设备更新财政补助类资金1249.2万元。针对企业反映的涉企执法检查过多、过频问题,系统构建“制度+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先后制定《信阳市企业赋“码”保护机制实施方案》《信阳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上线“公务入企码”平台,全面推行“扫码入企”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各类行政检查较2024年同期减少18.57%,办理行政处罚同比减少67%。
(四)优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常态化、精准化助企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晋档升级,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47家(累计1829家),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累计177家),智能工厂(车间)9家(累计57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累计22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累计3个),新创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累计6个);万华禾香成功入选2025年度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信阳毛尖产业入选全国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五)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今年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增至346家,同比增长14.57%;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73家,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大别山实验室正式运营,新启动科研课题15项;院士工作站新获批1家,总数达6家,数量位居全省第2位;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重点研发专项3项、科技攻关项目79项,驭波科技集团微米光学公司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经费1800万元,是信阳市历年来获批经费最多的科技项目。1-8月,全市登记技术合同101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9.1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97%。
下一步,信阳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学查改,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大会精神,健全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以更扎实的举措、更务实的服务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