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洛阳市“质量月”活动正式启动,旨在持续提升品牌,助力质量强市建设。洛阳市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围绕助企惠企、监管执法、消费维权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质量促进和社会监督等活动。
在助企惠企方面,聚焦企业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特种设备等为延伸,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活动;开展钢制家具认证提升服务、守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等。围绕洛阳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开展洛阳市品牌推介活动,培育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在监管执法方面,以集贸市场、加油站、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民生计量重点领域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开展电动自行车、儿童和学生用品、消防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以及食品生产安全专项检查和校园食品安全排查工作;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农领域产品、生命健康产品、重点民生领域产品等侵权假冒行为,依法加大惩治打击力度;深入开展“昆仑2025”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剑网”“净网”等专项行动。在消费维权方面,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加大消费维权力度,积极解决消费纠纷,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新乡市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周例会工作机制
为全面提升全市重大项目落地效率和建设进度,新乡市建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周例会工作机制,通过高频次调度、常态化研判、清单化交办,形成攻坚合力,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一是坚持定期调度,强化过程管理。每周一召开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周例会,聚焦年度计划实施项目、“工”字形产业带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通过定期调度,实现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和监督。截至目前通过6次周例会,累计推动开工项目45个、竣工项目40个。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凝聚发展合力。周例会采用“4+1”汇报形式,发改、商务、工信、资源规划4个市直部门立足各自职能汇报近期项目推进及工作开展情况,每周选取1个工作成效突出或工作存在短板的县(市、区)进行汇报。三是聚焦问题交办,确保闭环落实。建立事项“交办—承办—反馈—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对会上发现的各类问题现场予以交办,会后形成会议纪要逐级传达落实,必要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对交办事项进行跟踪督办。
“惠企中原·政在行动”惠企政策宣讲活动暨首期课堂在南阳市举办
9月4日,“惠企中原·政在行动”惠企政策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期课堂在南阳市举办。此次活动由省以企观政服务企业专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南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市以企观政服务企业专班、市企业服务中心承办,河南日报社大河商学院协办。活动采用 “线上+线下”并行模式,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代表近200人在现场参加学习,超5000人同步在线观看。活动特邀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老师安瑞英,以《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专题授课;同时,还邀请了省社会科学院教授胡明晖,针对企业普遍关注的科技创新类惠企政策作深入解读,在场企业家积极提问,同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许昌农商银行系统银企对接会成功举办
9月4日,许昌农商银行系统成功举办“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银企对接会,100多家企业代表参会,42家企业现场达成意向合作并签约。
会上,许昌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豫商”系列、“金燕”系列产品体系,满足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经营以及个人消费等多元化融资需求,重点突出“贷款额度宽、放款速度快、产品种类多”三大优势。邀请河南农担许昌市分公司负责人现场解读四项“真金白银”惠农政策:一是针对种粮大户、持证种子企业等“护粮人”,通过LPR利率贷款加1%财政贴息、免担保费政策;二是聚焦农村集体经济,支持持证集体经济组织及村集体控股企业,担保费降至0.3%,助力村集体产业发展和收入提升;三是面向退役军人及配偶的农业创新创业项目,全程免收担保费;四是针对设施种植、设施畜牧等现代化农业项目,省财政补贴1%利息。目前,通过“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许昌农商银行系统持续推进整村授信与城区网格化服务,已研发60余款信贷产品,并制定“8040”战略目标——力争三年内实现80%家庭有授信、40%家庭有用信,推动金融服务普惠可及。本次银企对接会不仅实现了产品推介,还通过面对面回应企业关切,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许昌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信阳市成功入选河南省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省级先行区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河南省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省级先行区建设名单》,信阳市争先创优、抢抓机遇成功入选成为全省8个省级先行区之一,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迈出关键一步。
2025年以来,信阳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决策部署,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发展数据经济,塑造数智发展竞争优势。制定数据工作政策文件,完善数据管理体系。推动信阳作为“豫南算力增长极”列入全省“一核四极”算力规划。数据标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启动招标程序。成功申报2项省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信阳分中心通过省验收,与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合作成立信阳运营中心孵化数据市场,9家企业入选河南省第一批数据企业。下一步,信阳市将抢抓省级先行区建设机遇,锚定“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数据要素豫南创新示范区、数据港”战略定位,在数据开发利用、数据产业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方案路径,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试验田”。
济源3个项目上榜创客中国全省50强
近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河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公示50强项目名单,济源3个项目成功上榜。一是河南优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高密度芯片封装用高性能铜/贵金属基丝线材关键制备加工技术”项目,聚焦高精度芯片封装丝线材加工技术,构建了覆盖材料制备、精密加工到绿色工艺的全链条产品体系,攻克了高密度芯片封装用高性能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高性能丝线材的进口替代。二是济源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湿化学法制备微纳米金属粉体及其应用”项目,专注于解决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电子级新型金属纳米材料的“卡脖子”问题,该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了从基础粉体材料到导电浆料全体系自研自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量产的新材料公司。三是济源海煜科技有限公司的“锑化镓晶体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位错密度、晶圆尺寸、单根晶棒质量等方面均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优势明显,成功解决锑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国产替代等市场痛点。这3个项目分别获得了企业组32强的第5名、第7名和第20名。下一步,示范区工科局将继续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导向,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目标,充分发挥“创客中国”交流展示、项目孵化、产融对接和协同创新的平台作用,助力示范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验交流
安阳对接京津冀“桥头堡”改革举措
近年来,安阳紧抓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机遇,着力打造对接京津冀地区的“桥头堡”,通过三大举措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是“建桥梁”。创新建立“北京研发—安阳转化”双中心协同模式:在京设离岸创新中心,对接京津冀创新资源;在安阳建科创中心,提供本地化支撑,推动技术供需高效匹配与项目落地,形成创新要素双向畅通的闭环通道。二是“筑平台”。联合中国农科院、北航等共建高能级研发平台和蓝天实验室,聚焦农业全链条与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定制化研究,开展技术攻关与标准制定。三是“引活水”。深化“洹泉涌流”计划,在京津冀设招才引智工作站,通过“一岗一房”“政企双聘”等政策引进院士及专家团队,实现智力资源共享。2023年以来,安阳从京津冀引进人才超3500人,对接院所20余家,匹配成果3000余项,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全省第一。
驻马店市创新金融服务矩阵护航科技企业成长
今年以来,驻马店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引领银行保险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优化科技保险服务,提升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保障。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科技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指导金融机构探索“抵押+质押”“信用+质押”等服务方式,推出“科技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助力企业梯次成长、发展壮大。全市银行机构科技贷款余额118.03亿元,较年初增加45.81亿元,增长63.4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9.82个百分点;银行业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26.76亿元,同比增长41.87%。二是优化保险保障服务。引导保险公司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关键环节,推出专精特新企业综合保险、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等险种,提供与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相适应、覆盖科技创新活动全流程的保险产品。全市财险公司共承保382笔,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7.04亿元,理购金额9.54万元。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制造业重点领堿,引导金融机构建全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培养一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探索建立外部专家库,引入行业内专业顾问、学科带头人等,完善押品动态管理机制,提升评估专业化水平,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 截至目前,全市银行业制造业贷款余额为231.33亿元,较年初增长12.4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85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8.08亿元,同比增长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