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工信办案〔2021〕68号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58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9-29 10:40 信息来源:装备工业处

李高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自主创新引领技术变革实现河南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汽车产业是我省重点支持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是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汽车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截至2020年底,我省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600余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17家,改装车企业122家,摩托车企业34家,从业人员超17万人。全省汽车产业基本形成客车、SUV、MPV、轿车、载货车、专用汽车、微型客车等多品种、系列化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制造体系。SUV、轿车、载货车、大中型客车成为河南省汽车产销的主要产品。客车产品优势明显,宇通客车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国内和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皮卡产品位居全国第三,专用汽车排名约为第3位。在行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全省汽车工业的规模效益不断显现。全省整车发展基本呈现以郑州为主,开封为辅,许昌、洛阳、三门峡等地共同发展的态势。随着我省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郑汴地区、焦作、洛阳、新乡、南阳、许昌、安阳、鹤壁等地聚集了众多零部件骨干生产企业,10多种零部件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并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的供应商。

  二、关于燃料电池汽车

  (一)积极申请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五部门《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要求,我厅协同省财政厅等部门,已提交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实施方案。郑州城市群由“1+N+5”组成,“1”即以郑州为牵头城市,负责统筹城市群产业链协调发展,重点开展城郊/环线公交、冷链物流等整车产品研发,并承担主要的示范应用任务。“5”为省内5座城市,其中新乡市开展电堆/系统研发与产业化,洛阳、开封自主研发高压氢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安阳、焦作保障氢能供给,共同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多场景示范应用。“N”为上海三区、张家口、保定、河北辛集、烟台、淄博、潍坊、佛山、宁夏宁东等11个产业链优势城市,涵盖电堆、空压机等八大核心部件,聚焦核心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入围全国五个城市群之一。下步,财政部等五部门将公布最终入围城市群名单。

  (二)燃料电池汽车下步拟开展工作

  一是加大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项目招商引进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巩固河南产业优势,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二是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主要整车及零部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三是推动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各项任务和目标按时完成,加快出台加氢站布局实施方案,促进氢燃料电池物流、公交车辆示范应用。

  三、关于智能网联汽车

  (一)我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情况

  我省在智能网联客车、5G车载终端及天线、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驾驶行为分析、信息安全、图像智能识别技术方面位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在智能泊车、车道保持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企业包括宇通客车、中国电科27所、护航实业、信大捷安、郑州金惠、许昌泛网信通、行道科技、新航集团等。宇通客车目前在郑州推进了智慧岛、龙湖自动驾驶1号线和天健湖自动驾驶网约巴士等落地项目,申请L4级自动驾驶微循环道路测试牌照29张,累计道路运行超过48万公里,接待参观体验人员5万人次,未出现责任安全事故,产品安全可靠。

  (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开展

  2020年10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根据《河南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豫工信联装〔2018〕157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制度的通知》(豫工信联装〔2020〕62号),同意河南凯瑞车辆检测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为河南省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第三方机构,承担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及监督管理相关工作;同意许昌市芙蓉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建设的芙蓉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为河南省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承接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2020年12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同意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5辆混合动力轿车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开展道路测试。2020年12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推荐许昌、鹤壁、开封市作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三)智能网联汽车下步拟开展工作

  一是根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修改情况及我省实际,联合省公安厅、交通运输厅修订我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二是积极创建省级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载货、特种作业道路测试。三是培育和引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优势企业,支持我省智能网联汽车优势产品持续发展。四是做好2021中国(郑州)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筹备工作,牵头制定赛事工作方案并推进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