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工业江湖号角吹响!辣条名城牵头,撑起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2-02-23 14:58 信息来源:河南商报

  政策力挺,各级工信部门接力。

  站在2022年的年头回望,一场工业发展的争夺战、争优战,已悄然在河南打响。

  5.8万个企业诉求有效纾解

  2022年2月22日,河南省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鸣介绍,围绕促工业平稳运行提质升级,筑牢经济“压舱石”,河南省工信厅组织“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抽调干部4.2万多人、包联服务企业6.3万余家、解决企业诉求5.8万余个,有效增强了企业信心。

  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7%、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我们极其不易地稳住了工业经济基本盘。”朱鸣介绍说。但同时,受灾情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全省工业主要指标低位运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3.3个百分点,位列全国倒数第四、中部六省末位。不过,三门峡、南阳、郑州、濮阳4市规上工业增速超过10%,实现逆势增长。

  有困难也有亮点,此次会上透露,安钢周口基地、宝武铝合金精深加工、海康威视中原区域总部、超聚变服务器等一批重大项目都在顺利推进。两岸智能装备制造中原论坛、世界传感器大会、豫苏医药产业合作对接、中韩产业视频对接会等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679.9亿元。

  说完全省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大局,各地发展情况如何?又有哪些热词在这般重要的年度大会上被提及?

  热词1: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小巨人Top30,郑州、新乡强势杀入

  在河南,论经济当属郑州和洛阳。

  作为工业经济排头兵,郑州在2021年坚守住了龙头地位。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建勋介绍,郑州市2021年共培育各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37家,其中市级1226家,省级26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3家。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全省三分之一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郑州汇集,四分之一以上的省级专精特新、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在郑州发力。

  同样出彩的还有新乡。新乡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家武介绍说,新乡市工信局所负责的37项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全面“出彩”的大背景下,新乡全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78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位,总投资993亿元。

  在政策资金的支持下,新乡截至2021年共培育出了3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继郑州之后,第二个上榜“小巨人”Top30榜单城市。

  按照规划,2022年河南省将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

  热词2:产业集群

  百亿辣条牵头,打造出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集群

  作为首个中国食品名城、全国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示范市,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在“吃”这件事上,漯河的江湖地位不容动摇。

  全省六分之一以上的食品产业在这里集聚。即便站位全国,漯河也以一市之力,占到了六十分之一的规模。

  这里每天有3500吨休闲面制品,每年有680万吨肉制品,被人们一抢而空。

  如果把这些肉制品全部卖给千万级大都市的居民,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量来算,每人每日消耗150克肉制品,漯河一年生产出的肉制品就够这个城市的居民食用4533天,也就是12年。

  爱吃辣条吗?漯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公布的数据显示辣条“爸爸”——卫龙食品营业收入在2021年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2亿元,同比增长21.1%。

  此外,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被美食堆出来的漯河,以此为据点已经成为全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热词3:主动出击

  这个城市书记、市长带头,一年派出571个招商小分队

  对于“中国药谷”驻马店而言,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方面来说,2021年绝对是个丰收年。

  驻马店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驻马店全年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66.33亿元。同比增加52.73%,居全省第一位。

  成绩的取得,与驻马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出击密不可分,据统计,2021年由驻马店书记、市长亲自带队,先后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开展的专题招商就达到了19次,全市更是派出了571个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

  围绕“中国药谷”的IP打造,驻马店促成42个生物医药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51.9亿元。

  此外,另有28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70.9亿元的项目相继开工、落子布局,“中国药谷”建设蔚然成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