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工信办案〔2023〕32号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058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8-30 17:20 信息来源:厅装备工业处

杨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行轴承行业先进精密加工技术协同发展”的提案收悉。经与省科技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对我省装备制造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所提建议贴近企业生产制造,符合我省产业发展的实际,对促进我省轴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先进精密加工技术属于高附加值制造技术,位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顶端。轴承产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推行轴承行业先进精密加工技术协同发展,是做大做强我省轴承产业的关键一环,是实现“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的具体举措。近年来,各相关部门围绕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项目支持。2022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共支持7家轴承企业2721万元,其中,技改示范类项目支持2家轴承企业共946万元,头雁企业技改示范类项目支持1家轴承企业1325万元,“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支持2家轴承企业共136万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支持1家轴承企业50万元,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支持1家轴承企业264万元。2022年出台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财政奖励政策,共奖励50家次轴承企业610万元。近5年来,支持了时速350km高速铁路轴箱轴承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高端装备主轴单元及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轴承领域重点项目6项,累计支持省财政资金近6000万元。

  二是技术攻关。围绕轴承加工制造等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开展攻关,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如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在时速350km高速铁路轴箱轴承领域突破了正向设计技术等6项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高速铁路轴箱轴承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了完善的高铁轴承质量管理体系,搭建了从锻造到轴承装配的全工序高速铁路轴承生产专线,具备了高铁轴承国产化条件。

  三是平台建设。依托龙门实验室建设关键基础件科创中心,围绕滚动轴承设计、抗疲劳制造、表面改性、性能评价等装备制造重大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支持河南省高端装备中试基地开展轴承领域的技术装备攻关和熟化生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创新能力;依托河南省高端装备中试基地设立的轴承事业部,在高水平轴承设计技术、精密加工技术、集成技术、检测技术、寿命评估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和中试服务,攻克轴承滚子精密加工的卡脖子技术。此外,在轴承领域,已建设有1家河南省轴承技术创新中心,1家河南省高端轴承产业研究院,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省轴承产业发展打造创新土壤。

  下一步,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协同创新发展。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攻关,集中力量开展轴承机床智能制造和智能化轴承的研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以省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等现有平台为基础,以省内重点轴承制造企业为依托,建设轴承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轴承先进加工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申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全省轴承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轴承精密加工需求为牵引,依托科技智库,对制约高端轴承制造业发展的重、难点科技课题进行研究梳理,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高校院所进行协同创新。同时,支持轴承制造企业申报国家重大科技课题,推动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支持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工艺融合,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形成轴承行业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重点解决轴承生产企业装备年龄长、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支持开展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争取每年建设1-2家轴承行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

  五是加大示范应用推广。以大型成套装备、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为重点,加强整机企业与轴承企业之间产需对接,通过示范应用,提升轴承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支持洛轴高铁轴承装车试用,力争实现高铁、地铁关键零部件“洛阳造”。

  再次感谢您对全省装备制造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共同努力,切实推进全省轴承行业先进精密加工技术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3年6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