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高端智能大型化农机装备支持政策”的提案收悉。经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动农机装备补短板、强链条,培育了洛阳为核心,郑州、开封、许昌、新乡、南阳、驻马店等地支撑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我省建设了国家级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省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初步形成中国一拖等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产业格局。我省在收获机械、动力机械、畜牧装备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设施农业、耕整地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具备比较完善的农作物耕种管收农机装备产业体系。
一、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高位统筹专班化推动产业发展。近年来,我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打造“7+28+N”产业群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为培育打造农机装备新优势,我省将先进农机装备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28个产业链之一,出台了培育壮大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行动方案,强化顶层设计,聚焦锻长板、补短板,全面提升高端智能农机的供给能力。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由省政府副省长李酌担任链长,以省农业农村厅为责任单位、中国一拖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按照党政机关、重点企业、专家学者“三三制”原则组建产业链专班,协同推动产业链发展。产业链专班统筹全省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培育壮大工作,瞄准关键环节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研制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提出了到2025年我省农机装备达到1000亿元规模的目标。
(二)创新突破培育高端农机装备。我省整合农机装备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优势资源,聚力高端农机装备攻关,创新突破了一批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产品。我省突破了自动驾驶及自动转向、路径规划等智能控制核心技术,基于北斗导航实现了定位精度±2.5cm智能农机的突破,研制了无人驾驶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100马力轮边电动拖拉机,深入推动绿色智能农机装备的创新探索,有效提升农机作业效率。8—12公斤/秒多功能联合收获机已批量生产,15公斤/秒联合收获机械已研制出工程样机,甘蔗收获机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研发了国内首台50—80马力山地专用拖拉机,填补了丘陵山地“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短板。新乡花溪研制了国内首台大型智能高密度六道绳方捆机,打破了国外垄断。基于北斗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转移孵化的北斗系列智能终端产品已在黑龙江、河南等粮食作物主产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其中北斗农机自动驾驶仪获评“河南省人工智能优势产品”。
(三)创建集群促进农机集聚发展。聚焦农机装备等领域,积极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品牌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强、服务体系完善、群链耦合生态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我省先后出台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评价办法等政策文件,组织开展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活动。我省遴选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集群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大培育力度,积极争创农机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洛阳市为依托,组织龙头企业、相关专家专题研究我省农机装备发展优势特色,对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指标体系,组织精干力量高标准编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申报材料。我们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沟通,按照集群申报的相关要求,持续完善集群创建申报材料,力争我省农机装备纳入国家战略布局,提升我省农机装备的影响力。
(四)政策引导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我省严格按照《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在补贴标准方面着力做到“有升有降”。将区域内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的普通轮式拖拉机补贴额测算比例降低至15%及以下,同时,技术较为先进的动力换挡拖拉机补贴额保持不变。为推广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大豆收获机、植保机纳入我省补贴,补贴额测算比例从我省总体测算比例的25%提高至35%。为提高再生稻和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将窄履带水稻收割机、油菜移栽机纳入我省补贴,补贴额测算比例提高至30%。提升了水稻生产薄弱环节所需插秧机的补贴额,测算比例从30%提高到32%。不断优化农机购置补贴,引领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创新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优化购置补贴,培育发展高端智能大型农机,打造全国农机装备制造高地,重点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优化农机装备购置补贴。我们将持续关注大型高端智能农机产品,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配置,将更多符合条件的高端、复式、智能产品(动力换挡拖拉机、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大型打捆机、农业作业机器人等)纳入补贴范围,优化参数设置,提高补贴标准、加大补贴力度,同时将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的机具品目或档次降低补贴标准直至剔除出补贴范围,引导购机户购置、使用国产大型高端智能农机产品,推进我省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二)推动各项支持政策落实。积极落实技术改造、“机器换人”、头雁企业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补等政策,加大短板装备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力度,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培育一批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做优做强中小企业产业配套,持续夯实我省农机装备发展优势。发挥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省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等作用,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链相关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等凝心聚力、协同创新,增强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充分整合省内产业链企业,推动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合作,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推动提升农机装备竞争力。我省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发展特色突出,积极开展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工作,聚力打造我省农机装备比较优势、壮大产业规模,增强我省农机装备的影响力、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梳理农机装备短板清单,聚焦重点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专项攻关。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现代农机装备发展需求,着眼全产业链强化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以填空白、补弱项、提质量为着力点,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快高端智能农机的有效供给。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