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怀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河南省新工科+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积极推卓越工程师培养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提出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应用型工科类高校作为培养工程师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责任。随着我国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医疗器械、交通运输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国产化替代方面的不断发展,急需培养一支具备创新思维、善于创新协作、兼备技术技能和工程管理的工科类应用型工程师队伍。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探索新工科教育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旨在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8〕47号)精神,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健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一、支持联盟共建,积极搭建“揭榜挂帅”平台以政府导向的“企业出题,高校解题”为牵引,促进建立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的校企联盟模式,定期召集联盟单位研讨交流,并召集制造类企业发布企业方对于应用工程师的人才培养需求;支持相关高校立足自身专业优势,以“学校主导、产业牵引、学科支撑”为指导,进行揭榜;同时,定期公布揭榜进展,形成校企政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联盟。
二、促进机制共享,鼓励并激励企业方与高校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建立共享共赢的机制如共建实践基地,共同开展专业及实验室建设,签署专业对口培养合作协议(如:订单班、冠名班),对此类项目相关部门能考虑给予资金支持政策。同时,鼓励企业出资与高校共同创建技术实践基地,如:岗前培训基地以及员工培训基地,将员工进入高校基地培训纳入政策补贴和必要经历,增强校企师资交流与技术往来。
三、以平台为牵引,推动人才共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引导校企双方转变传统理念,推动高校面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结合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结合关键技术国产化替代和产业技术创新设置学生实践课程,在传统学科专业基础上增设一些企业技术人员能参与设计的案例教学;同时,对需要特殊授课资质的课程,协调企业面向高校教师开放或者协助高校教师取得授课资质,做到校方授课、企业认可;联合校企共同设立教学改革项目,支持高校优化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推动人才共育,以提高工科类本科生在工程项目实践中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进一步推动建立能综合解决工程问题、能完成技术实践应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深化新工科教育改革,打造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建设力度,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