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工信办案〔2024〕38号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0404号 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1-03 11:10 信息来源:厅数字化与未来产业处

蔡根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我省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提案收悉。经与省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先后印发《河南省加快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行动方案》《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构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优势,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较快发展,为全方位建设数字强省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超算方面,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双精度算力100PFlops,在精准气象预报、大气污染防治、科学计算、智慧城市、工程仿真、生物育种、精准医学等方面开展了特色应用;智算方面,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依托华为技术和资源优势,规划算力300PFlops,一期建成100PFlops并投入运营,已为省内外100多家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提供算力服务;通算方面,形成了省市政务云存算一体数据中心,移动、联通、电信等基础电信运营商自建算力,各类中小型数据中心云平台协同发展的格局。

  二、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取得突破。据初步统计,全省在算法领域拥有各类优势团队120多个。基础算法方面,拥有优势团队30多个,涵盖机器学习、表征学习、深度学习等方向,主要集中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应用算法方面,拥有优势团队100多个,服务范围涵盖工业、农业、教育、安全、地理、交通、医疗等行业。2019年落地的阿帕斯郑州总部,自主研发的多模态“阿帕斯大模型”已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并在医疗、政务等场景初步形成了标杆应用。

  三、数据流通不断加快。推动组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首创全省共建统一数据交易平台新模式。通过交易系统、场景驱动、监管体系、产业生态四个方面创新,提供安全、可信、高效的交易环境,促进数据要素可信流通和开发利用,释放数据价值,推动河南数据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挂牌数据资源和上架数据服务共1185件,解决流通场景需求100余种,合作伙伴460余家,平台注册用户271个,累计成交数据交易共416笔,成交金额8.37亿元。

  四、人工智能示范应用持续深化。工业领域,累计建设智能车间773个、智能工厂332个,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单位产值能耗平均降低10%。在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形成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采纳您的意见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发挥我省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阔市场需求优势,着力推进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发展氛围。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豫办〔2023〕11号),加快推进“7+28+N”产业链群建设。推动大模型、大数据、软件产业链纳入第一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制定专项方案,加强推进实施,努力实现“化点为珠、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承担国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学术会议,持续用好展、会、赛平台宣传推广河南人工智能优秀成果。

  二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开放集聚。以建设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引领,发挥洛阳、鹤壁、新乡、许昌等地市创新资源禀赋,引导智能芯片、整机制造、模型开发、智能终端等领域优势企业集聚,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对接,强化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争取引进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优势企业。

  三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聚焦“7+28+N”产业群链,围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的新模式、新业态,建立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路径和模式。针对不同产业链智改数转方向和重点,推动建设智能应用场景、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开展工业大模型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等领域应用试点,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发展壮大,打造集成智能装备、智能仓储物流、数字孪生模型、数据中台等核心要素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四是打造创新平台加快基础研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设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鼓励原始创新。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决策智能等通用技术领域核心算法研究。鼓励大模型企业在我省落地备案,开源开放模型,降低企业使用优质算法的成本,激活生态链的创新活力。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支撑保障。鼓励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本地高校完善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建设,引导高校对接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和应用场景实训基地,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持续的人才储备。组织举办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支持各地各有关单位(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围绕人工智能等数字化领域,延揽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团队),落地高质量人才合作项目。加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等深度融合,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2024年6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