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进河南省传统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提案收悉。经与省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占比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成为转型升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主业,全力推动传统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省政府印发《河南省重大技术装备攻坚方案(2023—2025年)》,提出聚焦创新突破、示范引领、龙头带动、人才引育、融合发展,明确了国之重器、强省利器、前沿装备和关键核心部件4大主攻方向。先后出台农机装备、高端仪器仪表、轴承、船舶等产业发展政策,围绕传统装备细分领域,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产业主体、打造产业平台生态、强化产业金融支持、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等多个方面提出扶持产业政策,不断完善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政策体系。
二、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一是高端化发展。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梳理出攻坚清单,郑煤机生产的三伸缩液压支架等24个装备被认定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动重点部件产品向高品质高性能跃升、重点单机产品向系列化成套化发展、重点成套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再造装备制造新优势。二是智能化赋能。加快推进装备中小企业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8个、优秀场景32个,20个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推广应用智能装备近9000台(套)。三是绿色化转型。以降碳减排、绿色制造、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工业用能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76家。
三、产业链群聚集发展。根据全省“7+28+N”重点产业链群培育工作,聚力培育先进装备产业集群,形成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先进工程机械、先进农机装备、机器人和数控机床、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节能环保装备等6条装备产业链,分批推出高端仪器仪表、高性能轴承等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建有郑洛新许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核心区,培育建设了洛阳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76个装备制造业特色园区。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特色集群,依托洛阳、许昌、平顶山、南阳等地,打造千亿级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以洛阳为核心,郑州、开封、新乡、许昌、南阳等地为支撑,做大做强国家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以郑州、洛阳、长垣为核心,新乡、焦作、平顶山、安阳等地为支撑,建设先进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四、研发投入强度加大。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拥有最多的高企、最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和有效发明专利较多。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小,但研发投入强度较高,有较好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前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具有较大产业规模,高企较多、研发投入较大,具备一定发展优势。2022年全省装备制造业研发经费349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41.3%。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2.4%,较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规上装备制造业研发人员总计11.5万人,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总数(26.3万人)的43.7%,有效发明专利约26432项,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总数(45993件)的57.5%。
五、招才引智成效明显。出台了《潜力人才筑基行动实施方案》《河南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实施细则》等“1+20”一揽子人才政策体系,营造一流人才生态。连续组织举办了六届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仅2023年第六届大会就签约本科以上人才31.4万人、人才合作项目2539个,树立了河南“开放包容进取”的形象。组织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系统操作员等纳入竞赛项目,以赛促学促训促建,推动传统装备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同时,加大新职业和数字技能人才培训力度,谋划数字工程师培育工作,推动河南传统装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贵委所提建议,对促进河南省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一步,针对您们的建议,我们将以培育壮大装备产业链群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传统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高水平科技成果供给水平,加强高刚度机床主轴,高精密减速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和装备高可靠性技术、重载安全高效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充分发挥龙门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在高端装备、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增强创新成果源头供给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鼓励重点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一批创新联合体,一体化推进“产学研用”。
二、提高产业链协同水平。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整合作用,组织开展产业链上中下游产销对接活动,加强企业间的资源链接、供需匹配、生态构建,打造产业链共同体。鼓励龙头企业主动开放市场、创新、人才等要素资源,共享供应链,共同搭建创新平台,带动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召开河南装备走出去产业推介对接会,支持链主企业引导带动上下游企业“结伴出海”,开展观摩交流合作等活动。
三、培育产业链优质企业。举办企业家专题培训班,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力争2024年培训企业家1000人次以上。聚焦产业链头部企业,推动跨区域兼并重组,加快全链条垂直整合,打造产业链领航企业。充分发挥“头雁”企业的中坚作用,打造优质企业雁阵。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力争2024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0家左右。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制造业“三品”战略,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四、营造产业链发展生态。加强产业政策协同,建立产业链推进专班与“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常态化对接协作,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装备产业链加速汇集。紧抓重点项目建设,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动态更新重点项目清单,坚持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梳理摸排产业链融资需求,举办形式多样的产业链产业金融合作对接会,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对接。实施双招双引行动,组织举办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瞄准关键环节、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做好产业链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发挥联盟协会作用,鼓励联盟协会搭建产业链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等对接活动,为产业链群建设赋能。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