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更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战略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食品产业不断发展,产品日益丰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细分赛道不断拓展,总体呈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名副其实的食品产业大省,在加深成为“中国粮仓”的同时,已逐渐发展为“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聚焦研究解决我省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贵委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产业链群发展。目前,按照省委、省政府“7+28+N”产业群链工作有关部署,已将食品产业细分为冷链食品、休闲食品、酒饮品、预制菜4个产业链,并列入全省28个重点产业链,分别形成了行动方案,编制了链条“一图谱六清单”;成立了河南省现代食品产业联盟,通过联盟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活动,协同破解科技创新、投融资、转型发展等共性难题,进行专项培育推进,不断提升产业链条现代化水平。
二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招引头部企业,结合产业链完善,引进关键配套企业。扶持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技术改造、企业重组、市场培育、企业家培训等,提升产业链创新整体效能。围绕细分行业领域遴选一批龙头企业,引导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同时围绕细分食品行业,完善行业质量安全标准,促进小微企业“上规”和向“专精特新”发展。支持企业在继承传统食品特色的同时,积极适应消费升级、老龄化等带来的新需求,前瞻布局未来10年食品行业细分市场,研发一批个性时尚、营养健康、功能保健、绿色安全食品。鼓励并支持企业“抱团闯市场”“组团出海”等方式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融入国际食品产业链条。
三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强食品产业顶层设计,联合有关部门拟定我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积极对接新消费趋势,强化前瞻性、细分赛道、设计创新等谋划,重点发展预制菜、酸辣粉、特色食品、宠物食品、白酒等细分领域行业,着力引进与培育龙头企业,加大企业品牌营销和创新力度,推进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与关联产业交融互动,推动细分市场领域产业链融合协调发展。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金融、科技中介等主体构建“政产学研金介”六位一体的食品创新协作新体系,推动中原食品实验室等在国家级平台构建上取得新突破。聚焦我省肉制品、速冻食品、休闲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需求,攻克一批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积极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在食品产业的集成应用研究,提升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特色化水平,超前布局未来食品产业。
五是加快品牌培育升级。树立一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依托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开展区域品牌培育试点,如南阳黄酒、道口烧鸡、信阳毛尖、长葛蜂产品、新郑红枣制品等。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设计河南”行动,引导双汇、三全、牧原、白象等国内知名品牌提升品牌“新颖度”,引导双汇、蜜雪冰城等新兴网红品牌提升品牌“健康度”。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品牌建设”新思维,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加速培养引进品牌管理人才。
六是促进多元融合发展。加大食品河南云平台推广力度,持续推出河南食品云博览。加快食品产业数字化普及,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在食品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深度应用,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培育“电商网红”企业、产品和品牌;引导食品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新模式。
七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运用我省现有各类相关财政资金对食品工业企业项目给予支持。充分利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食品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等。积极推动财政、金融、科技、投资、招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领域政策与食品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基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对食品产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投、贷、债、租、证”等多类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贷服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食品产业发展特点,创新金融产品。依托“中原英才计划”、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平台,面向海内外加快延揽一批领军人才、创业团队携带知识产权、技术来豫发展。推动省内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符合食品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