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全力推动企业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编者按:洛阳市以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为抓手,坚持“四个三”工作方法,高位推动、示范引领、统筹安排。把大走访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相融合,健全政企沟通协调、企业问题诉求办理、国企民企常态化对接等机制,推动全方位、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洛阳市坚持高位部署、统筹兼顾、全面发力、精准滴灌,以“以企观政”切入口,动员全市党员干部深入企业,高效推进大走访活动。上半年,洛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5.3亿元,同比增长5.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84.1%,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同比增加109个,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一、坚持做到“三个迅速”,增强企业发展新预期
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扎实营造氛围,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一是迅速高位推动。迅速召开全市大走访活动推进会,分县区、市直部门、工作专班3个层次召开培训会,确保活动高效启动、有序开展。二是迅速示范引领。市级领导率先垂范,迅速开展走访调研,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围绕产业发展、民营经济、青年企业家创业等主题召开座谈会12场,收集解决问题174条,走访宇信新材料、利尔功能材料等30余家企业,现场解决企业难题,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前,37名市级领导累计走访企业395家。三是迅速统筹安排。梳理全市6557家“四上”企业,按照洛阳市5+17优势产业链对2175家工业企业进行分类,综合优势产业链链长分工、“一对一”包保服务重点企业、“万人助万企”重点企业分包等,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包联走访企业台账,做到分层级、不重复、全覆盖、高质效。自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问题402条,已解决367条,35条正在推动解决中。
二、坚持做好“三个融合”,推动活动取得新实效
把大走访活动与促发展、抓整改、转作风相融合,统筹兼顾,确保大走访活动务实高效。一是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相融合。出台《洛阳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28条务实举措助力企业发展。筹备召开“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制定《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洛阳市推动优质中小企业关联头部企业方案》等文件,帮助企业选准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二是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相融合。已对大走访活动中收集到的402个问题进行分类分析,“一对一”向相关单位反馈,做到推动立行立改、开展系统治理、实施精准服务。针对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印发《政府性融资担保代偿资金池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三农”和科技创新等普惠领域经营主体融资支持力度;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洛高质量就业创业若干措施》,扎实推动“万名大学生助企服务”专项计划,解决企业引才育才留才难题。三是与加强作风建设相融合。对照省《“学查改,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从推动发展的理念不深、能力不强、作风不硬、措施不实、效果不好、方式不对等6方面22项任务,深入查摆在服务理念、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创新意识等作风方面问题,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推动转作风、提能力、促实效。
三、坚持完善“三个机制”,构建问题解决新体系
建立完善企业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提升解决企业反映问题效率,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一是健全政企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出台《洛阳市政企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和《洛阳市政企沟通协调工作细则》,市政府领导每月召开政企沟通工作例会,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上半年,共召开4场市级政企沟通协调工作例会,收集解决企业反映问题32个,阿特斯公司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建龙微纳公司原材料供应问题、优箔金属公司7亿元银团贷等一批重大问题得到解决。二是建立企业问题诉求办理工作机制。印发《洛阳市服务企业问题收集办理督办工作制度》,开发小程序、设定二维码,运用“线上+线下”方式多渠道收集企业反映问题;对问题实行“列单、领单、办单、清单”制度,确保办结一项,销号一项;坚持结果导向,加强跟踪问效,对承办单位办理情况进行定期督办、联合督办或专项督办,推动涉企诉求问题有效解决。三是创新国企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针对企业反映的引才难、融资难等问题,定期举办“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国企和民企合作发展交流会,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组织市人才集团、国晟保理、科创集团等国企与民企深入对接,推动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市人才集团为合丰家具公司成功输送工人350名,产融集团为420余户专精特新、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55亿元资金支持,科创集团基金投资民营企业2.5亿元。
四、坚持推动“三全服务”,拓展企业服务新维度
综合调度政府资源,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从各维度为企业服务。一是全方位服务。在入企“十二访”“十二促”时,对企业反映的所有问题照单全收,并做到“五个清楚”,即企业基本情况、反映问题、涉及政策、拟办单位、拟办意见建议清楚。依托三级协调工作机制,用心用情解决企业反映各类疑难问题。对于一般性、个性问题,由企业所在地政府协调;对于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疑难问题,由工作专班采取“企业+属地政府+市直行业管理部门+法律顾问+工作专班”模式协调;对于难以推动解决的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解决。二是全产业链服务。实施重点产业链提升行动,建立重点产业链需求摸底、路演对接、跟进回访闭环工作机制,围绕中州时代、河南炼化等链主企业加强产业对接,推动优箔金属、凯迈机电等23家企业进入中州时代供应链体系,围绕百万吨乙烯下游烯烃、芳烃、氟基材料、硅基材料、碳基材料五大发展方向,招引配套项目118个。上半年,全市17条优势产业链营收超2600亿元,同比增长7.3%。铝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等10条产业链实现两位数增长,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增速分别达49.8%、54%。三是全生命周期服务。以数字化协同平台为支撑,推动全市涉企管理部门、司法部门、公共服务部门及要素保障单位高效联动,从企业开办、生产试生产、量产达产及衰退期企业的市场退出、破产清算等提供全面服务,为企业构建起覆盖 “从诞生到转型” 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特别是在金融方面,构建10亿元天使基金、1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100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等全生命周期基金群,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其中前海科创基金为科创企业迈向资本市场提供投资支持和业务赋能,已投资 17 个项目,投资金额 4.8 亿元,其中 12 个项目为 “专精特新” 或 “小巨人” 企业,2 个项目申报 IPO。
下一步,洛阳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持续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拓展服务深度、推动政策落地、强化协同联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