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举办能碳管理平台及旋转设备故障预测技术应用对接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4 10:16 信息来源:省“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专班

  许昌市举办能碳管理平台及旋转设备故障预测技术应用对接活动

  为深入推进“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走深走实,持续深化企业服务工作,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推进企业提高能碳管理水平、建立能碳管理平台试点,为企业掌握碳排放、能耗情况及开展节能工作提供依据,为全市企业风机、水泵、压缩机、滚压机等旋转设备实施故障预测,减少并消除非正常停机现象,7月18日,许昌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工信局、示范区在河南森尼瑞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全市“能碳管理平台及旋转设备故障预测技术应用对接活动”。

  参加活动企业就技术应用场景应用,能碳管理中“数据统计不精准”“节能方案落地难”以及设备运维中“突发停机损失大”“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等痛点问题详细咨询,河南森尼瑞有限公司公司技术团队逐一回应解答,并与多家企业初步探讨定制化技术服务的合作方向。

  此次对接活动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核心,聚焦能碳管理与设备智能运维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搭建了合作桥梁,满足了企业技术对接需求,为中小企业突破数字化转型瓶颈提供了“轻量化”路径,注入了数字化转型动力。

  商丘市推出“万人助万企—走进民企看发展”宣传活动

  商丘市工信局结合商丘“华商之源”的历史底蕴、“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目标,联合商丘广播电视台914新闻广播推出主题为“万人助万企—走进民企看展”系列采访活动,在商丘广播电视台开设“万人助万企—走进民企看发展”专栏,每周定期播发深度报道,以短视频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企业发展历程、面临的困难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帮扶举措。

  媒体记者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深挖行业领军型、创新驱动型、社会责任型企业家的创业故事,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研发中心、销售部门等各个环节,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倾听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引育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通过制作企业领军人物的访谈短视频,在抖音、头条、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家的奋斗故事。同时,开设互动话题,邀请网友留言评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次活动通过走访民营企业,弘扬了企业家精神,为商丘经济发展凝聚了新动能。接下来,商丘工信局将继续坚持深入企业一线,持续挖掘更多优秀民营企业的故事,进一步加强与媒体合作,创新宣传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商丘民营企业的发展成就与企业家精神,为推动商丘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助企服务

  郑州市人社局创新“三二一”工作法 精准助企纾困

  郑州市人社局创新建立“三二一”工作法(即“三清单、两结合、一专员”工作机制),以务实举措助企纾困、赋能增效。“三清单”精准滴管。建立政策清单,全面梳理人社领域助企政策,主动深入企业现场宣讲解读;建立需求清单,通过走访座谈广泛倾听发展诉求与企业心声,精准把脉所需所盼;建立问题清单,落实问题收集、跟踪督办及办结反馈闭环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及时响应。“两结合”协同发力。将走访调研与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密结合,推动作风建设与服务效能提升互促共进。立足人社职能,将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与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落实一体推进,持续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时效性。“一专员”贴身服务。明确责任处室负责人担任“人社服务专员”,包联企业、责任到人。与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确保企业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联系、意见能第一时间反馈。

  濮阳工业园区打好服务“组合拳”激发市场新活力

  今年以来,濮阳工业园区紧紧围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

  精准免除特定滞纳金,切实维护企业权益。针对社保“统模式”改革后部分劳务派遣单位因政策衔接产生非主观滞纳金问题,工业园区迅速响应免予收取相关企业的滞纳金的建议,组织税政、税源、纳服股室联动部署。减轻了企业非预期负担,获得企业高度认可。深化“非接触式”办税,全面提升服务体验。为解决纳税人“跑路多、排队久”痛点,工业园区大力推行智慧办税。优化实体办税厅布局,增设征纳互动远程座席和一个网厅集中处理岗。运用税收大数据分析需求,精准向纳税人推送税费政策、操作指引及风险提示,全方位为企业保驾护航。创新打造“税企直通车”,精准服务重点产业。为重点服务工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推出“税企直通车”机制。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专属服务团队,对口服务园区22家重点企业。通过深入企业调研,量身定制包含政策适用建议、涉税风险提示和便捷办税指引的《个性化服务清单》。设立服务专线、专属征纳互动群,建立企业诉求“直通”服务团队、复杂问题“局领导包保”协调的快速响应机制,助力企业及时充分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南阳市应急管理局“六项措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能力

  为进一步推进“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活动提质扩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行政执法效能,近日,南阳市应急管理局通过“行政执法+服务”、监管部门与企业互动、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六项措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能力。

  上好一堂“安全课”。执法检查前向企业认真宣讲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解读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以相似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下发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防控清单,提醒企业主动防范违法风险。培训一批“明白人”。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员的培训,指导安全管理人员明职尽责,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成为安全生产“明白人”。制定一套“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清单,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区分不同岗位、设备,指导企业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岗位操作规程、开展风险辨识,督促员工遵守操作规程,防范化解风险。消除一批“事故隐患”。对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指导企业建立隐患排查清单,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主动防范治理风险隐患。建立一套“安全机制”。指导企业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形成本企业安全文化,提升本质安全生产能力。开通一条“安全热线”。成立由业务骨干和专家组成的安全生产服务小组,开通12350安全生产服务热线和“工贸企业”“危化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微信服务群,解答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指导企业安全发展。

  信阳市创新用工服务模式 政企协同优环境

  为促进“用工服务+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信阳市浉河区创新推出“企业需求+定向招聘+精准输送”服务保障企业用工模式。

  一是用工需求收集清单化。依托“就业创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岗位调查,涵盖制造加工等30个专业工种,并建立企业用工台账。今年以来,共收集130余家企业用工岗位4500个。二是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推出线上服务平台,今年5月上线“浉河就业”小程序,发布89条750个岗位信息,让企业和求职者能随时在线对接;布局线下服务站点,以乡镇、街道为基础,计划建设20个以上“零工驿站”,提供宣传政策、发布岗位、免费职介;联动多方资源办活动,与多家网络平台合作,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活动。如信阳师范大学招聘会,吸引500多家企业提供2万多个岗位,1.2万名毕业生参与,3600余人达成初步意向。三是用工服务保障精准化。聚焦企业需求,对缺工急迫的企业,通过信阳就业招聘网等发布用工信息,帮助线上招用急需人才;对缺工较多的企业,举办“招聘专场”,帮助线下招用合适人才;对缺乏专业技工的企业,主动对接高等职业院校帮助招用技工,落实以工带训、学徒制培训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通过传帮带培养技能人才。

  驻马店市税务局精准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

  近日,驻马店市税务局紧扣“税收·法治·公平”主题,组建专项服务团队,深入重点企业开展“送政策、优服务、促发展”专项行动,为企业纾困解难,护航实体经济稳健前行。

  活动中,工作人员聚焦企业需求,通过“一企一策”精准辅导,为企业送去量身定制的“政策大礼包”,“普法+服务”融合推进,既传递了政策温度,又彰显了法治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注入“税动力”。针对汽车产业税收优惠、跨区域经营涉税风险等方面的疑问,工作人员通过案例解析、流程演示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企业在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适用中的难点,税务团队现场解读操作流程,帮助企业算清“红利账”。

  驻马店市税务局以此次走访企业为契机,同步建立“税企直联”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线上“豫税通”平台、线下“专家坐诊”双渠道,实现政策推送、风险提醒、诉求响应“零时差”,切实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企业“家门口”,以更精准的政策落实、更高效的办税服务、更规范的执法监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驻马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济源示范区“济慧采”交易额破亿

  截至7月21日,济源示范区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济慧采”)累计交易额突破1亿元,标志着平台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高效、方便快捷、服务优质的线上采购模式获市场主体广泛认可。

  零门槛入驻,激活市场活力。一是开放准入。取消供应商数量限制,开放14大类近200项小额采购项目。二是承诺即入。面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放,无地域、规模、业绩限制,实现“零门槛”“零费用”入驻。三是常态征集。供应商可根据经营范围随时申请入驻相关采购品目。目前,平台已汇聚供应商953家、生产厂家187家。

  交易更高效,采购更便捷‍。一是支持直拍采购、竞价、反拍,实现在线签约、支付及履约评价,大幅提升小额零星采购效率。二是质高价优。线上商品价格以京东等平台同类产品价格为上限,助力实现政府采购“质高价低”目标。三是本地赋能。创新“济材百科”功能,强力推介本地企业和产品,拓展销售与合作渠道。

  服务强支撑,管理更规范。一是精准培训。针对采购人、供应商常态化开展培训解决平台操作及问题。二是全程服务。安排专业工程师全天候、全流程服务采购人、供应商线上交易。三是深入帮扶。下沉供应商开展走访调研,落实政策直达,强化资金保障,加速释放政策红利,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经验交流

  新乡市用“信用杠杆” 撬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一是构建“新乡模式”,筑牢信用体系底座。新乡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重点强化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已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超1000万条,涵盖政务、商务、社会等全领域,实现数据“应归尽归、应享尽享”。构建跨部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对守信主体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失信主体实施联合约束,为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夯实信用基础。二是精准监管提效能,信用修复暖企心。新乡市市场监管局将企业划分为不同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今年以来开展双随机抽查2000余次,覆盖问题企业150家。同步推进信用修复服务,建立“线上申请+线下指导”通道,累计完成300多件信用修复申请。三是司法护航守底线,失信治理显刚性。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化信用司法保障,建立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今年以来已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5000余人次,限制高消费8000余人次。创新推出“预处罚”机制,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提前预警法律后果,促使主动履约。规范失信信息屏蔽流程,已屏蔽失信信息3766条,解除限高5369条,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法治环境。四是品牌建设创特色,信用赋能强活力。新乡长垣以“信用长垣”品牌建设为抓手,累计归集信用数据4164.83万条。在政务服务中推行“信用承诺+容缺办理”模式,今年已办理相关事项超5000件。建立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守信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失信企业强化监管,联合奖惩查询达4.38万次。拓展“美德信用码”“信用+金融”等应用场景,通过信用激励为企业融资超10亿元。五是创新服务优体验,信用场景广覆盖。新乡市红旗区打造“信用管家”特色服务体系,构建“总管家—行业管家—属地管家”三级架构,选聘百余名“诚信明白人”覆盖全域,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信用咨询、风险预警等一站式服务。推行“信用+涉税服务”,为1300余名红名单纳税人开通绿色通道;实施“两书同达”机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完成跨省跨市信用修复260多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