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渝产业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两地在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合作基础扎实,未来可期!”
“我们乐见豫渝两地企业共享河南大市场,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有序流动、供需对接和高效配置。”
9月26日,以“豫渝携手 链动未来”为主题的2025豫渝产业合作交流对接活动在重庆市举行。从“豫”见到“渝”见,两地工信部门和企业界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专题推介,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奏响了一场双赢的产业交响乐。
这是河南省首次在重庆举办产业对接活动,也是推动中原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流合作的一次产业互动。
河南和重庆,一个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大省,一个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两地都肩负着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使命。
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这条大动脉跨越山河,纵横千里,把河南和重庆、黄河和长江更紧密地联结起来,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
一条高铁不仅拉动了两地的人流,还撬动了两地的产业互融。近年来,河南与重庆不断深化产业合作,在装备制造、医药健康、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结出硕果。如在河南、重庆两地布局的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已成长为国际精密铜管行业的领军者;河南宇通客车在重庆实现高端客车的规模化生产,正有力辐射成渝、服务西部;重庆医药集团扎根中原二十年,2024年荣登“河南省服务企业 100 强”榜单;重庆恒都农业集团在河南泌阳投入近 30 亿元打造现代化养殖加工基地,年产值已占集团总产值一半以上。这一系列合作互利,正是豫渝两地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见证。
豫渝携手,产业共赢。当前河南正瞄准制造强省目标,聚焦‘7+28+N’产业链群建设,大力培育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食品、现代轻纺、现代医药7大产业集群为主的28条重点产业链,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工业门类完备省份之一。
重庆正加速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个主导产业,升级建设“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3个支柱产业,加快培育6个特色优势产业及18个“新星”产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西部第一。
两地制造业都有实力,有没有合作可能?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河南是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重庆笔电产量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1。“郑州航空港区有垂直深耕的制造强基,重庆两江新区有多元协同的创新高地,两者可以美美与共,达到产业互补、物流互补、政策互补,实现研发在两江、制造在港区,实现制造强基与创新高地的全链呼应。”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红军在台上推介时为两地产业合作画出“路线图”。
台下,重庆合川区招商中心副主任郭莉和驻马店驿城区工信局一级主任科员马婷婷会后热烈讨论着两地食品产业的合作,合川区有千亿级火锅食材产业链,驻马店的芝麻、花生闻名全国,两者合作大有前景。
这样的合作场景还有很多。比如重庆有长安、赛力斯等19家整车企业,河南有新能源汽车轴承、电子连接器、安全芯片等优势产业链,两者可以上下游精准对接。再如,郑渝高铁已经通车三年,成为双方走出去的快速通道。郑州可以利用重庆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重庆可以利用郑州的航空和铁路网络优势,二者的物流将更为顺畅,区域协同促进产业发展将更加有力。
“豫渝两地在产业、市场、科技、人才等方面互补性强、联动性高,我们大力支持两地企业围绕先进制造业深化合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携手迈向价值链高端。”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严琛在活动上 表示,愿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全面深化与重庆市的产业协同联动、双向互济发展。期待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河南与重庆地区的产业合作迈上新的台阶。(记者 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