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柴兴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我省产业集聚区建立‘双碳’人才培育机制”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着眼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前瞻思维、宽广视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从国际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开启新征程,欧盟、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世界主要经济体争相推动经济绿色复苏,产业绿色转型已成为重要投资领域。从国内看,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相比西方国家时间更紧、任务更重、力度更大,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从省内看,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问题较为突出,煤炭消费占比高出全国约10个百分点,压减煤炭消费、降低碳排放需要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共同克服用能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等困难。
当前,我省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着力强化节能降碳增效,积极融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扎实推进绿色低碳战略在制造业领域落地实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起草《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及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4个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行动及保障措施,推动用能重点行业“一业一策”绿色低碳转型。针对工业企业人才缺口问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制定了《河南省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工作细则》,将为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基础支撑、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品供给、核心服务的企业作为引才重点,提出相关支持政策,大力引进行业急需紧缺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潜力人才。
下一步,我厅将结合部门职责,配合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持续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实施动态化管理,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改造,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创建一批“超级能效”工厂和“零碳”工厂。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鼓励开发区、工业园区编制低碳发展规划,提升园区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实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在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二是加快绿色技术应用。推进重大绿色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创新研发和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工业减碳去碳。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部署工业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实施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工程,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发布工业绿色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分行业组织绿色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供需对接活动,促进先进适用的工业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电能替代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循环利用等技术示范工程,组织实施一批绿色低碳转型改造项目,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围绕工业节能、绿色制造等方向,培育一批省级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绿色低碳技术供给与服务能力。
三是加速推进数字转型。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企业需求和信息服务供给对接,加快数字化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利用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绿色化低碳升级改造,促进制造业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加强信息技术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支持企业加大能碳管控中心建设力度。推动重点用能设备上云上平台,形成感知、监测、预警、应急等能力,提升碳排放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支持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统筹低碳信息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为生产流程再造、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跨领域配给等提供数据支撑。聚焦能源管理、节能降碳、低碳能力等典型场景,培育推广标准化的“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工业APP,支持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绿色低碳系统集成服务商,助推行业和区域绿色化转型。
四是推进“双碳”人才培育。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组建碳达峰碳减排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战略咨询、技术支撑、政策建议等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整合各方资源,建设重点行业碳达峰碳减排公共服务平台,面向重点领域提供产业咨询、低碳技术应用、分析检测、绿色评价、人才培训、金融投资等全方面的专业服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训中心,加快培养碳减排、碳管理等复合型人才队伍。组织开展碳排放核算、交易、管理等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加强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工业碳达峰碳中和高峰论坛,定期召开行业大会,加大对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优秀项目、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全面动员行业力量,广泛交流经验,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合力。
衷心希望您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对我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
2022年7月29日